一位住在养老院老人的所见所闻
2021-4-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文章是老人家自己的分享,可以让我们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以往的经验,老人虽老但老只是前缀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以还是多些理解和尊重。当然有的观点只是她个人的观点,不一定是事实,还需各位理性看待。
夕阳杂记一
序:其实我辗转住过二个老年公寓,关于养老院的所见所闻,言犹未尽。这是第一所养老院的一些杂记,我想知青战友们会感兴趣,更多的了解养老院,因此与战友们再分享这些所见所闻,以及我的体会。
一、野鸟归巢
这是我第一天住进茂陵养老院的记录。我的窗户外面是一片翠绿的山崖和半边澄清的蓝天,山崖近的仿佛伸腿就能跳过来。我包的单间是楼房最西边的一个不规则的斜角,没人喜欢它,有幸留给了我。如今养老院很吃香,想住进来的老人都在外面排队等着,没有空房间。尤其这座公寓是新建的,有电梯电网,有监控,有呼叫等等,一切都是新的。如今住着一百多位老人,有夫妻同住的俩人房间,有四人房间,和极少的几个单间,是个大家庭。走进养老院好像走进庙宇庵堂,老人们似乎都清心寡欲,安安分分地走着人生最后的一段路程。正好,我累了,想静静心,想离开嘈杂的凡世,过上一段太平岁月。熄灯后夜阑人静,养老院就是这样安静,可是山野间的虫儿们却不甘寂寞,蛐蛐地在纱窗上叫,回音在墙壁上碰撞,仿佛满屋角落都有虫儿们在吟唱。黑暗中突然一只虫儿扑到脸上,我受了惊吓,开灯后观察半天,发现纱窗有缝,还发现这里的野蚊子奇大奇多,慢慢地飞,慢慢地叮咬你,像飞机徐徐地降落,很容易抓住它。熄灯后再躺下,又有新发现,雨水顺着山崖咕咕流淌,水声就在枕头下,我仿佛睡在野外,没有墙壁的围护,虫儿在耳边吟唱,水声在耳边流淌,我变成一只野鸟,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野鸟归巢。
二、赞成安乐死
原来的养老院在市中心,城市要规划新建,地皮被征,于是迁移到郊外半山岗的荒草坪上,按现代要求重建,硬件齐全又科学,外表也很气派,是一座呈弧形、五层楼的连体建筑。面临一个大院子,有活动场所,有花草绿荫,象公园一样。原来一批享受社会福利的低保老人住在一楼。二楼以上是自费老人居住。另外有一栋“康复园”,是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转到那里,给于特级护理。我刚到养老院,以为“康复园”是医疗水平很高,能使有疾老人康复,获得新生的部门。后来才知道,这只是取好听的名字而已,其实就是临终老人最后的一站。我进去观察过几次,里面和病房一样,一间大房子里住着好几个老人,床挨着床,老人都是木呆冷漠的表情,几乎寸步离不开床铺。护理员只是伺候老人们吃喝拉撒睡,屋里空气浑浊难闻。在这样的环境下,护理员的表情也是沉闷压抑的,怨不得她们有时会呵斥吓唬几声不听话的老人。所以护理员不欢迎你进去参观。有网友问有没有殴打虐待老人的事,我想不会有。因为这里是公开的福利机构,虐待老人见不得阳光,只能在小机构或个人空间里才会有吧。但我的感触是另一方面。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么面对死亡就应该具备正确理性的认知。医院工作,见多了人们遇到疾病和死亡时的各种表现,不禁会思考许多。生命所以神圣,主要在于它的质量和价值。如果一个人到了生活不能自理,连自尊都无法维护,而且没有一点精神幸福的地步,我想不如采取安乐死。如今安乐死这个人类最终的话题,已经有很多理性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思考、研究和争论之中。我,赞成安乐死。三、年轻真好
在家时抱着孙子上楼感到有些吃力,只好跟他说:奶奶老了,抱不动你了。孙子很乖,马上下来自己走,虽然刚会走路,上楼还得扶着,但很努力。到了老人公寓,满耳听到的却是:你真年轻!在公寓里我是最年轻的一个,人们都拿喜欢的眼光望着我。我一头黑发,腰背挺直,上楼下楼不进电梯,满口白牙一颗没掉,吃起饭来又快又香。我还带来了自行车和羽毛球,每天骑车,打球,逛公园,一身热汗回来。隔壁刘姐比我大八岁,喊我一起去餐厅吃饭,走到楼梯口,她又折回去说忘了带牙。原来她是一口假牙,怪不得我觉得她有两张面孔,没带假牙时下巴缩得像个瘪核桃,人就显老。带上假牙,下巴丰满起来就显得年轻。我没来时,她在养老院里是最年轻最风光的一个,现在她让位与我,时不时斜眼恨我。到了养老院才知道,人到最后,最宝贵的就是年轻和健康。哈哈,年轻的感觉真好!
四、葫芦瓜
刘姐是山东人,胖的像个大葫芦瓜,信耶稣教。她老公信天主教。夫妻俩生活一辈子,吵了一辈子,养下四个儿女。年轻时为工作家务忙碌,相聚少,退休后整天厮守,火药味更浓不能相容。还是老公给她在养老院订了房间,送她走进养老院。刘姐也乐得其所,从此不用再围着灶台转,妇女得解放。每天一早她就在走廊里大声唱着不成调的歌:我真快乐,春天真快乐!她没有痴呆,只是文化教养浅薄一些。早饭后她会坐在大厅里捧着一本厚厚的圣经,像个做学问的大教授。有时会拿个字来问你:一个又,一个力,念啥字?念劝。我说。她连劝字都不认得。她还特别喜欢拿圣经里的话教训人,以为别人不开窍,只有她是天使。养老院一进来新人,她就要拉你入她的教会,你不接受,她就会翻白眼恨你三天。下午是她的娱乐时间,打麻将。晚饭后她就在走廊里大喊:放风啦!如果那个房间来了家属探视,她会第一个挤进去坐在房中央,听你们讲话,她不懂要给人家私人空间。有时和她绕着楼房散步,她会指着某个窗口说:那个室的老头说喜欢我,要我给他当老婆。嘻嘻。她笑得特别开心。我想,有人爱她总是好事。她老缠着我,有时还会冲上来抱我一下,说喜欢我爱我。老天!我起一身鸡皮疙瘩,恨恨地说:我不喜欢你!变态。本来我最小,如今我已升为二姐。昨天又来了一个五十五岁的小妹。刘姐是大姐。我们是养老院里的三朵玫瑰花,嘻嘻哈哈。渐渐地,我发现养老院并不是庙宇庵堂,夕阳下也有春心潜藏。夕阳杂记二
我记的都是一件件小事,但这些小事都对我有触动。有时看到网上的帖子说什么旅居养老,候鸟养老,抱团养老等,总觉得第一要有钱,第二要健康。如果就像我看到的,住在养老院里的这些弱势老人,帖子上的各种养老,对他们来说都是天方夜谭。
五、没有养老金的老人
风和日丽的一天,我散步室外,走到健身角一边健身一边遥望着蓝天,心里很惬意。继而又转到老人们种的菜地旁,看到豌豆花儿蓝莹莹地开着很好看。正独自欣赏着,突然感到手被什么东西轻轻地触碰,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太太正默默地往我手里塞着一颗糖。她是刚进来的一个乡下老人。是从小岛迁过来的,儿女们都离开老家,只剩下一个老人在小岛不方便,就把她送到这里。老人没文化,也没养老金。养老金首先要自己交付几万元买保,乡下老人帮孩子们买房结婚以后,自己大都已经没有储蓄买得起社保,孩子们不给买就没有养老金。没有养老金的老人,只好靠孩子们每月来替她们交付养老费。我和她聊了一会,各自走开,我继续沉浸在自己的逍遥空间里。没想到她一直跟着我,当我走进电梯回头时,又看到她傻傻地望着我笑。我怕带她进我屋不走,只好于心不忍地和她说再见。以后的日子里,远远地见到过她几次。但今天看到她的背影,我忍不住停下脚步,一直望着她。只见她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几步,停一停,头发乱蓬蓬,衣服也邋遢,佝偻着背,一个呆呆的背影,与刚来时的她宛若两人。院子里的花草景致,全然引不起她的兴趣,她像个机器人似地直直地走着。大概她一直生活在这样美丽的依山傍海的环境里,已经司空见惯。而种田家务是她的全部生活,现在消失了,就像一个战士被缴了械,她无所事事,一天就等着吃食堂的三餐饭。来到这里,她不会打麻将,不会念经,这可是此地老人的精神寄托。又不认识谁,这下惨了,这么多时间干啥去,只有一个人发呆。她呆呆地站在树影里的台阶上发呆。我呆呆地站在台阶下的弯坡大道上望着她。她脑子空空地一个人孤独着。我心里乱乱地地想着,这样下去,她非痴呆不可。后来又了解到她还有关节炎,没钱去看病,夜里痛得忍不住呻吟:痛死啦,痛死啦。害得同屋的老人睡不好,都讨厌她。唉唉,可怜的老人。她没住多久,就听说又被孩子们带走了。后来孩子们怎样安排她的晚年生活,不得而知,但感觉是不会好到那里去。因为这样没有养老金的老人,大都生活困难,现实已经看到很多,有的甚至被遗弃在荒山上部队撤走的老营房里,自生自灭地度晚年。
六、特护区
这里的特护区没有单间,和医院病房差不多,五个大房间,一溜床铺,房间相通。刚开始只有三个老先生,一个能出门在走廊里散步。一个是中风后遗症,大小便时时要失控。我看他坐在椅子上,面对着电视机,脚下摆着一个尿壶,有管子连接,不是导尿管,只是一根连接管子,否则老是尿裤子也不方便。第三个也差不多,躺着的时间比起来的时间多,只能整天关在屋里。还有二个老太太。一个也是中风后遗症,年纪不到六十,每天锁着眉低着头,非常不开心,坐在轮椅上,不爱说话。另一个老太太快八十了,倒是笑呵呵的,能走动,只是不认路了,不能让她单独走出去。护工倒是不讨厌她,时时会陪着她到院里走走。这个老太太虽然已经是早期痴呆,但她也知道外面的风景好,每次护工陪她出去,都是一副笑容堆在脸上,让人看着也舒服。五个老人二个护工,二十四小时值班,打扫房间走廊的卫生,包括帮助清洗个人卫生、喂饭、送开水、陪散步等。可惜好景不长,老太太只住了二个月就被儿女接走,说是另一个乡下的养老院价格便宜。老太太自己没有养老金,是靠孩子们凑钱,给她交每月四千多的特护费。老太太不肯走,是儿女们强行把她架走。临走老太太哭着喊着,不肯移动脚步,无奈架不住孩子们的拖拉,被塞上车拉走的。一个钱字,令子女不孝。一个钱字,是社会不公,底层的百姓老不得安宁。走了一个老太太,不久,陆陆续续就住进来十几个老人。马上特护区就忙起来,护工只增加了三个,一个护工要看护五个老人,再也看不到有护工陪老人在院里散步了。能站起来的,自己扶着墙边的栏杆在走廊里挪几步,走不动的只好坐在走廊里看看外面的风景。比这更糟的,只能在床边坐坐。你只看见护工走来走去地忙着,这就是特护区。但是你要是看墙上贴着的宣传广告词,那上面写的你不要相信,什么心理护理,娱乐安排,陪聊天陪散步,那都是为了贴着好看,哄哄人的。真的具备这些贴身舒心的护理,大概得去高档养老院,一月上万,那不是为普通老百姓开放的,普通老人只能望洋兴叹。七、四十三岁
院里有一个比病花小妹还年轻的女人,叫阿菊。我刚进院时看她挺年轻的,好像也就五十几岁,就和她打招呼。她只是看看我,没回应,就走开了。我不甘心,下次看见她,我还是笑眯眯地和她打招呼。因为看她面善,有心想和她聊聊。几次下来,她终于理睬我。我问她多少岁数?她说四十三。后来有老人告诉我,你明年问她,还是四十三,我们问了她五年,她永远四十三岁。老人还告诉我,她是从精神病院转过来的。她大概就是四十三岁那年发的病,所以她就记着自己是四十三岁。原来,在她四十三岁那年,她当医生的老公出轨,有了情人,阿菊受不了,疯了。其实现在她也有五十三岁了。阿菊现在用药物控制着,能正常生活。是那个违心的老公托人把阿菊送到养老院,他们已经离婚。阿菊原来是搞美术的,据说画的观世音菩萨美丽又新颖,可惜想不开,吊在一棵树上下不来。护士每天定时给阿菊送药,看着她吃下去再走开。阿菊每天吃着安定情绪的药,整个人也是安安定定的,几乎不说话,也难得见她笑。每天在院里转悠,看见人多的地方就走开。但是,有一个地方,她每天去,那是食堂,她被食堂里的几个阿姨忽悠得很乖。阿菊每天上午去食堂工作,洗鱼。养老院老人每天吃的鱼,都是阿菊洗的。这个秘密,是我偶然发现的。一天上午,我散步走到阿菊的宿舍旁边,信步走进去看看她。她人不在,我就问护工,护工说她在食堂,每天上午在食堂。我好奇,阿菊每天去食堂干啥呢?就去食堂找她,结果看见她在食堂后面洗鱼,一双手泡在冷水里,旁边有两大桶带鱼,等着她一条条洗完。我走进食堂时,食堂的工作阿姨都拿眼睛瞪我。我说找阿菊,她们很不情愿地告诉我,阿菊在后面。等我看完阿菊出来时,有工作阿姨拿水胶管故意在后面喷我,我回过头去,她们又冲着我笑。我知道,她们不愿意让外人知道,阿菊在食堂洗鱼。后来,我再碰见阿菊,就和她说,不要去食堂洗鱼,每天泡在冷水里,会得病的。可是阿菊不明白,她说年轻总是要干点工作,要挣钱,她以为自己是在上班。食堂阿姨们真能忽悠人,把一个脑子不清爽的阿菊忽悠得那么乖,以为自己还是上班族呢。夕阳杂记三
序:我觉得老人也是需要爱情的,夕阳恋也可以很浪漫,只要是两个老人真心相爱,互相照顾,搭伴一起度晚年,没什么不好。可是社会上对老人的偏见,狭隘的旧观念,以及孩子们对家产自私的考虑等等,还是阻碍着老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当然,老人之间的交往,也有虚伪和不可靠的虚情假意,也是要防范的。
八、一朵病花
我刚到养老院没几天,有一个外号叫“花花公子”的老头,就来看我,我没让他进屋,出于礼貌,陪他站在门口讲话。我并不热情,但他还是天天来,而且还会带上一把花生或者几个桔子,硬要塞给我。花花公子原来是理发店的,与人自来熟,据说已经有过几任老婆。我对他没好印象,后来就更加淡着他。离异的小妹五十五岁来到养老院是件新闻。她长得不难看,花钱也大方,穿出来的衣服件件漂亮。虽然有糖尿病,但性格开朗,见人就笑,招人喜欢。花花公子立即追过去搭讪,开始追求她。起初,小妹出于礼貌还让个座,后来看出他不太正经就连座也不让。可花花公子颇有耐心,像个拴马桩似地立在那里,只管喋喋不休地说着他想说的话。而且很有眼力,小妹洗个碗、剖条鱼,他都跑过去抢着干。小妹身体不好,常要到菜场卖条鲜鱼补充营养,没过几天,花花公子就把小妹说服到他的电动车后座上,带着小妹跑来跑去逛菜场兜商店的,不亦乐乎。很快,花花公子再走进小妹的房间,房门就被悄悄地关上了。没过几天,小妹又被说服到饭厅,和花花公子面对面地吃饭,而且饭桌上总有一碗清蒸鱼飘着香气。气得那些单身老男人眼睛瞪得象斗鸡,也让那些单身老女人嫉妒的只好低着头,认真地吃自己碗里的大锅饭。一天在饭厅排队打饭,一个爱逗笑的老男人站在花花公子身后,龇牙咧嘴作拳打脚踢状,大家看着都抿嘴笑。花花公子天天往小妹屋里跑,外界说什麽的都有。花花公子有高血压,人还胖,年近七十,走路都不太稳。果然,不久后的一个早晨,花花公子在小妹房里看电视时,突然眼睛发直,歪倒在椅子上说不出一句话。亏得小妹反应快,立即打电话医院,才得以抢救过来,是小妹救了他一条命。几个月后的一天早上,养老院又开进一辆救护车,我们以为又是花花公子劳累过度病倒了。谁知被扶上车的却是小妹。打这以后小妹开始频频住院。原来她不光有糖尿病,还做过多次手术,乳腺癌、子宫肌瘤、这次说是肺里长了肿瘤,过些日子还要开胸。一天早上小妹跑来与我哭诉,说花花公子把她看得牢,不让她和别人接触,还总来骚扰她。可现在她有病要手术,要养身子,花花公子也不肯放过她。我看着小妹媚媚的双眼不知说什麽好,当初,我也提醒过她,可她还是没挡住花花公子的热情。夏天过去,医院做手术,医生打开胸腔马上又关上,癌细胞已经扩散,只好保守治疗,做化疗。没多久,小妹的头发开始脱落,直至全部掉光,往日一头黑发的小妹现在像个尼姑,每天戴着帽子,蔫蔫地躺在床上,花花公子再也不往小妹屋里跑了。
九、棒打鸳鸯
这些天,人们好像总在议论什么事。在餐厅吃中饭时,坐我对面的温大妈眼睛总是斜向右方,一边还吃吃地笑。我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并没有发现异常,就问她笑什么。她说:都快八十了还搞对象。谁呀?我随口问了一句。于是知道了这个故事。龙阿公喜欢上李阿婆啦。你瞧那个龙阿公,弯着腰,驮着背,还有这个花心。温大妈说。其实李阿婆比龙阿公还大二岁呢。我仔细瞧了瞧斜对面的李阿婆,只见她头发梳的光光,衬着一个黑亮的发卡,皮肤白白的,腰板挺直,别看老了,倒还有几分女人味。再瞧瞧龙阿公,不过只是稍微有点背驼,倒也干干净净,慈眉善眼的。龙阿公和李阿婆吃完饭,两人端着碗,搀扶着一起去洗碗。温大妈凑到我跟前说:他们在电梯里亲嘴,被门岗的监控录像拍的一清二楚,大家都笑死了,他们自己还不知道呢。哦,录像应该是保密的呀?我说。是门岗的老婆说出来的。温大妈说。这以后我就不断地从温大妈那里,听到有关他们的新闻。同时也看到一些蛛丝马迹。上午在电视大厅里看到龙阿公和李阿婆坐在一起,龙阿公递给李阿婆一个红艳艳的大苹果,李阿婆给龙阿公沏了一杯热热的香茶。李阿婆还时不时地给龙阿公捶捶背,两人眉来眼去的挺亲热,也挺温馨。不久,温大妈又兴奋地告诉我一个秘密:和李阿婆住一间房子的孙老太有点老年痴呆,问啥说啥。人们问她龙阿公上你们屋里干啥?她说找对象。又问她怎麽找对象,她说钻被窝找对象、、、温大妈说着笑的直不起腰来。我想大概天冷,老人们都爱靠在床上盖着被子看电视聊天吧。有一天下雪,天挺冷。我出门正巧看见龙阿公和李阿婆站在窗前赏雪。龙阿公怕冻着李阿婆,解下自己的围巾往李阿婆的脖子上围。我想李阿婆被龙阿公小宠着,时不时来个大苹果吃着,心里也是甜蜜蜜的,老年夕阳恋也是可以接收的嘛。下了一场小雪,就临近春节,有越剧团来慰问,台上演着梁山伯和祝英台。台下坐着龙阿公和李阿婆,两人挨在一起有说有笑地看戏,他们的夕阳恋好像已经公开。有一个老阿公坐不住了,跑到院长那里告状说,应该管管他们,勾勾搭搭的不像话,有损养老院的名声。院长倒不这样认为。她找到龙阿公和李阿婆说:你们俩人有情有意就结婚吧,老人再婚我们不反对。你们结了婚就让你们两人住在一起,互相也好有个照应。龙阿公笑的合不拢缺牙的嘴。李阿婆低着头也羞羞地笑于是,院长就拨通了李阿婆儿子的电话,叫他来一趟。李阿婆的儿子来到办公室,却急得脸红脖子粗,好不容易听完院长的话,就捶着桌子大喊起来:胡说!不可能,我妈那麽大岁数还会有这心思?谁说的,谁造的谣!你们要还她清白!说完又跑到李阿婆的房间里大闹一通。李阿婆红着脸低着头,一声不吭。打那以后,再看不到龙阿公和李阿婆有说有笑地坐在一起的身影。夕阳杂记四
序:今天讲两个故事,一个上等人,一个下等人。
十、校长
校长早年曾经在村小学当过校长,后来进入市府当公务员直到退休。他住在东边一间豪华的房间里,和我同一层楼,但住的房间可是大不相同。我的房间是最西边原来放杂物的一个偏角,很小不说,房顶还是斜的,最低处人都站不起来。因此校长住的房间收费是我的三倍。人家是公务员,养老金当然比我高。其实校长人挺好的,他常说你要开什么药告诉我,用我的医保给你开,不用花钱,连挂号费都不用花。校长有文化,起码会看报纸,会写公文,他每天坐在休息大厅看报纸,看见我总要和我打招呼。校长助人为乐,食堂每天要老人们在菜单上选明天自己喜欢吃得菜打勾,虽然每星期就是那几个菜换来换去,但不识字的老人拿着笔就犯难,这时校长就会帮助她们打勾。于是,老人们很喜欢校长,都异口同声地喊他校长,于是我也喊他校长。校长和我熟了,有时就和我一起散步,可是我发现校长好像除了会看报纸,这辈子似乎没有好好读过一本书。他的房间里除了报纸也看不到一本书。原来校长也是一个穷孩子出身,解放后读了几年速成小学,能识字读报纸了,国家聘用他当了小学教师,又当了校长,当了公务员。这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我以为校长是个老知识分子,以为是个文化人,其实说实在话,他也就会看个报纸,你看坐办公室的干部不都是一张报纸一杯茶嘛。因此校长觉悟很高,有时我和他谈论起某些问题总是有分歧。校长高寿七十六,在老人中间算是年轻的。他的夫人病逝多年,他说他喜欢集体生活,所以来住养老院。这样和校长认识不久,有一天他挺高兴地约我一起去散步,说有话要和我讲。我没当回事,住在一起散散步很正常。但看他有点喜形于色,好像决定了一件什么大事。他不走通常大家爱散步的地方,带我到了一处僻静的拐角处,还有一排石凳。校长坐在石凳上说他决定了一件大事,看来我的感觉没错,校长开始像作报告一样讲他的大事。他说他想帮助我,让我的生活提高一个台阶,他要给我幸福。我听着感觉有点好笑,心想你是上帝嘛,能给我幸福?这个幸福可是奢侈品呀。他接着说,你养老金不高,我决定每个月给你二千元,这样你就……他还说他要带着我去旅游,去见他在上海的女儿……以后你可以搬到我的大房间里来住,或者不住养老院回家住也可以,他有两套房子,有一套空着呢。我没有喜形于色,我说你知道幸福是什么吗?你知道有的东西是花钱买不来的吗?说完我就扭头走了。但是我的心里有点伤感,因为我的地位和他的地位差别太大,公务员和企退休不是一个档次的人,所以他才那么自信。后来听院里的老人说,校长的二个儿子也在市府工作,家境都挺富裕。校长确实有两套房子,一套给他的相好住着,是他的第三任老婆,没有办结婚手续,但事实婚姻也有几年,俩人总吵架,校长就搬到养老院来了。原来也和那些贪官腐官是一样的毛病,有钱离不开搞女人,还挺自信。
十一、爱华
爱华是一个弃儿,她的身后一定有一个阴暗诡异,残忍自私的故事,只是这个故事不为人知,也许它是一个永远无法揭开的秘密,直到爱华无声无息地消失。爱华生下就被扔在养老院,她在养老院有四十多年了。爱华如今四十多岁,还是一个姑娘。如果在爱华劳动的时候看到她,你会以为她不是一个女人。你看她穿着宽大的粗布工作衣,带着帽子,一脸的汗水,体型也过于壮实,粗手大脚的,肯出大力,就像一个男人。男人偷懒不肯扛的大枯树,爱华扛起就走。每天她登高爬上,修枝割草清垃圾,干得乐淘淘。爱华嘴甜,看见一个老人,她就欢欢地叫着,阿公,阿婆,阿姨好!在她轮到休息不上班的时候,扔掉工作服,穿上一件花衣服,不是汗水浃背,脸色涨紫,头发乱纷纷的时候,看着静下来的爱华,才发现,爱华还是一个长得不丑的女人。爱华不是养老院里的老人,她的岁数才到中年,才四十五岁。可她说她就是和我们老人一样,不会离开养老院,在养老院再干几年临时工,就在院里养老,国家一直养着她呢,她有低保。说这话时看不出她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爱华确实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养老院,她是弃儿,由于舟山机构小,这个养老院还兼着收养弃儿,有的弃儿被人抱走收养。有的没人来抱走,就找一户人家代养,国家出一点钱,一半是做好事,一半是代表国家养活她,爱华就是这样长大的。爱华这个名字也说明,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养大的,所以她要爱华!这个名字就是当年的养老院领导给取的。爱华和我走近,是有一天,她突然说要来我的房间串门。我望着有点憨的爱华说,好呀,欢迎,来玩吧。她看我没有拒绝她,很是高兴,阿姨阿姨叫的更加热情。她说我看阿姨就是不一般,我可喜欢阿姨啦!没过几天,她真的来到我的房间,我们还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