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自己不是精神病
2025/3/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假设我是精神病院的医生,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对你说“你是精神病”,并要强行带你去精神病院治疗,你会做何反应?我想,你一定会拼命挣扎,然后高喊“我不是精神病”!精神病人都是这么干的,你的行为让医生们更加确信没有抓错人。不过,我这个精神病医生有点与众不同,特别讲理,现在给你一次机会,看你如何说服我,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你可能会说,“精神病人的思维不正常,而我的思维很正常”。我特别提醒你,千万要慎重使用“正常”这个词,你说人家不正常,你正常,那我继续追问,到底啥是“正常”?区分正常与否的标准何在?如果回答不上来的话,你就没有资格说自己不是精神病。那你可能说,“正常人的思维逻辑是连贯的,精神病人的是破碎的”,按照你的逻辑,如果某个人失忆,思维会变得破碎,这个人就成为精神病了?当人老了慢慢会出现健忘的症状,难不成也成精神病了?好像这个理由并不成立。此路不通另谋它路。
你可能又会说,“我又不是精神病医生,有资格证书的精神病医生,他们有精密的仪器和方法可以区分谁是精神病”。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他们的做法是否真的合理。现在精神病鉴定的通常做法是,由专门的鉴定医生或小组对所谓病人的言行举止进行观察比较,看他与其他人的差别,看他与过去的自己的差别。但是,这样的鉴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无法摆脱医生自己的主观偏见。就算他足够敬业,但是各种偏见还是没有办法真正排除,更何况会有一些医生可能会为了一己私利做出“非法”的判断;二是医生用于辨别精神病的标准缺乏客观性。与别人不同或与大多数人不同,但是这个“大多数人”,并不足以成为客观的标准,要是万一大多数人都是精神病呢?设想一下,假设你是正常的,把你放入精神病院病人群体中,在那样的群体里,谁会是特殊的一个呢?应该是你而不是其他所谓的精神病人。因此可以说,仅仅凭借医生的主观判断难以做到真正的客观。当然,医生也可以有某种客观标准——比如仪器检测。我们以某个指标为例看该指标是否能够成为精神病与否的客观标准。假设你的脑电图与我的明显不同,请问我们两个人谁是精神病呢?一定要注意,仪器只能检测出两个人脑电波的不同,无法得出二者谁是精神病。就算机器给我检测完成后,说了一句“你是精神病”,也只是人为设定的程序而已,并不能确定性的得出哪一个人是精神病。
如果我问“你们觉得‘我’是精神病吗?”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是……”,“你们凭什么这样说?”我追问。有人说“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觉得您是”。我会继续追问,“大多数是百分之多少?百分之五十一还是三分之二?”当我们说“大多数”的时候,就必然涉及量化问题,但这个问题好像很难量化,绝不能因为多一票支持,某人就成为精神病。难道说是否是精神病是投票投出来的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精神病岂不就成了以所谓民主的名义,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强权政治了吗?如果某一天你真的被别人投成精神病了,你会认可这个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