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大脑301医院组建脑功能性疾病多
2018-9-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脑功能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脑疾病之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深、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脑功能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脑是人类的核心器官,脑功能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往往非常复杂。对于这些疾病诊治,若想实现系统化治疗进而取得良好效果,多学科联合诊治,多方法联合实施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多学科专家治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的介入是至关重要的。
多学科专家治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是指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医疗专家和社会关怀专家,为了疑难杂症的诊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而进行的团队合作。团队成员根据病人和病情条件的需要而定,互相协作。通常的成员由各个科室专注于本疾病的专家组成。
作为国内大型脑功能疾病诊疗中心,医院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神经心理等领域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为了对这些优势学科进行科学整合,从而为脑功能疾病患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医院专门成立了由各学科国内顶尖专家组成的脑功能性疾病多学科(MDT)联合会诊中心,中心诊疗团队中包含十多位教授、副教授、主治医师,临床能力突出,专业技术优秀。
癫痫——MDT专家讨论会
AD——MDT专家讨论会
脑功能性疾病多学科(MDT)联合会诊就医指南
一、脑功能性疾病MDT诊疗内容:
1.范围:(1)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舞蹈病、梅杰综合征、抽动症等;(2)药物难治性癫痫;(3)颅神经疾病;(4)中枢性和周围顽固性疼痛;(5)药物难治性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强迫症、酒精依赖等;(6)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等功能性疾病。
2.MDT会诊内容:包含有疾病的诊断(全面评估)、治疗(药物和手术)、脑起搏术后程控、及术后随访等多个方面。
3.学科:联合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心理、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和功能神经外科等多个学科和专业的专家,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程控和随访等各个方面的服务。
二、会诊流程:
1.经本院或外院专科门诊完成相关检查的脑功能性疾病患者,项目包括:
(1)详细病史记录;
(2)影像学:脑部核磁、PET等;
(3)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
(4)各种评估量表。
2.在本院和外院进行了脑起搏器手术的患者,项目包括:
(1)手术记录和头部核磁等;
(2)程控记录。
会诊时间:每周三下午15:00。
会诊地点:门诊大楼8层挂号岛西侧B区室。
挂号方法:
1.预约方法:经神经内、外科专科门诊医生初诊、推荐,工作时间到门诊大楼8层挂号岛西侧B区室预约;
2.挂号时间:每周三上午9:00;
3.挂号地点:门诊大楼8层挂号室。
注意事项:
1.为保证联合会诊质量,每次会诊挂号不超过10人,挂满为止;
2.为确认相关检查是否齐全,请在预约前到相关专科咨询。
3.-
脑功能性疾病多学科联合会诊专家库
神经内科王振福主任、贾建军主任、王湘庆主任、李雪梅主任、高中宝主任、王珊珊主任神经外科余新光主任、凌至培主任、潘隆盛主任、徐欣主任、崔志强主任、毛之奇主任神经电生理徐欣主任神经影像马林主任、娄昕主任神经心理姜荣环主任王振福,医院老年神经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会PD学组副组长、神经病学分会PD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PD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分会常委。年11月调入医院(军医进修学院)老年神经内科工作至今。年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年任主任医师、任教授。-年任科室副主任、年12月任科室主任。
贾建军,主任医师,教授,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学会主任委员、世界卒中组织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神经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及认知障碍学组委员。长期从事老年脑血管病、老年情感障碍及老年变性病的研究,对于老年性痴呆及其相关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见解,所从事的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属国内前沿水平,是国内?痴呆论坛?的核心成员。
王湘庆,主任医师,中华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认知心理疾病分会学组委员。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是癫痫与认知功能障碍诊治。
余新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生(后)导师,全军神经外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颅底多学科协作组神经外科副组长、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委员。从事神经外科工作30余年,擅长于颅底肿瘤、脑血管病、颅颈交界畸形、颅脑损伤的治疗。近年来发现并报道“脑静脉畸形”、“巨长椎-基底动脉”和“脑静脉窦血栓”等疾病;提出“中央颅底/颅底中央区”的学术概念。
凌至培,主任医师,教授,功能神经外科外科负责人。从事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32年,师从我国著名的功能神经外科专家许建平和汪业汉教授。年在国内最先应用核磁共振影像引导下的立体定向精神病外科治疗,-97年留学法国,最早从法国引进脑起搏器技术并于年8月在国内开展了第一例帕金森病的脑起搏器治疗。年2月在国内开展了第一例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癫痫定位,年4月在国内最先开展老年痴呆的脑起搏器微创外科治疗的研究。擅长: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抽动症和痉挛性斜颈的DBS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切除治疗和微创脑深部电刺激及迷走神经刺激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微创手术治疗;老年痴呆的微创脑起搏器治疗以及抑郁症、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和电刺激治疗。
潘隆盛,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美国"neurosurgery"杂志中文版编委,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放射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二至四届),中国抗癌协会脑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候任主委),国家卫生部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X(γ)刀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第一届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影像导引下癌痛微创治疗学组首届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特约编辑。主要从事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放射外科等方向的研究。近几年主要开展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癫痫、脑瘫、痉挛性斜颈、顽固性中枢神经痛和抽动症、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重度强迫症、重度抑郁症的功能外科治疗;开展颅内和脊柱疾病的放射外科治疗(Cyberknife和γ-刀)。
徐欣,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神经科学硕士毕业。擅长:癫痫、帕金森病、抽动症、特发性震颤的诊治,尤其癫痫术前评估和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程控等方面有造诣癫痫。在国内较先使用微创的立体定向脑电图和脑深部电刺激方式诊疗癫痫患者,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开启新的治疗方式。深入研究各种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的管理,并率先在国内提出使用各种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单神经元和场电位),来指导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程控,取得较好的效果。
马林,主任医师,教授,放射科行政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编委,《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审稿专家,国家卫生部医学考试中心放射学命审题委员会委员,国际医学磁共振协会会员。从事临床神经影像学诊断工作,其神经系统的MR诊断水平得到了临床科室和国内同行的认可,对功能磁共振成像及脑发育的磁共振成像与组织学对照进行了研究,先后获得3项基金资助。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
姜荣环,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系、美国麻省总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接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格雷菲斯大学自杀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心身医学相关研究。擅长失眠、各种心身疾病、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躯体疾病伴发的情绪问题等以及焦虑症、抑郁症的诊治;家庭心理治疗、青少年的心理治疗等。
脑功能探索与研究
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办
专业真诚权威
长按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怎么医治小儿白癜风患者能不能服用丹芪偏瘫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