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精神疾病患者恢复期家庭护理莫入误

2018-1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且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通过治疗后,恢复期出院回归家庭、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家庭护理,所以必须动员家庭及社会的力量,重视精神康复问题,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期进行家庭护理指导,目的在于维护患者的独立能力,重建其信心,协助重返工作和学习岗位。但患者在医疗机构治疗好转后转由社会或家庭护理时,照料者往往会走入一些护理知识的误区。

01

?

家庭护理误区一:就是由患者自己配药,自己保管药物。患者在缓解期会遇到许多特别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很很好的解决,患者容易出现悲观绝望,所以在出院一年内,精神疾病自杀率往往较高,而服用大量抗精神病药物就是比较常见的自杀方式。因此家属不仅应该监督患者配药和服药,所有药物也应由家人专门管理,并定时清点存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药物,不仅是抗精神病药物,还包括家中的所有备用药物。

02

家庭护理误区二:就是有的家属往往误认为患者需要长期休息和照顾,或者认为只要患者不肇事肇祸就万事大吉,所以不让患者从事任何家务劳动,也不鼓励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其实,这样只会加重患者的惰性,使其阴性症状迁延不愈,社会功能明显下降,从而加快精神衰退的进程。此外,由于患者无所事事,整日沉迷于自我的世界里,还会导致生活及思维完全脱离现实,以致引发幻觉和妄想,进而导致病情复发。家属应鼓励患者生活尽量自理,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劳动。

03

家庭护理误区之三:就是由于目前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及逃避行为,家属也认为让患者避开外界刺激,减少心理应激,有利于病情稳定,而听任患者闭门不出。或是家属为了防止患者的冲动、攻击、破坏等行为而限制患者外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讲患者与社会隔绝,进而导致其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加快精神衰退进程,并增加病情复发的风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或家属应鼓励患者多与人交往,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并适时向周围的人宣传精神疾病知识,以获取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04

家庭护理误区之四:就是对患者要么过于溺爱,要么放任不管,关爱程度把握不准确。有的家属认为,精神病主要由于精神刺激引起的,所以对病人有求必应,百般呵护,甚至放纵患者的无理取闹及不良行为,从而导致患者丧失是非分辨能力,自我控制力进一步削弱,有些患者还认为自己具有特殊身份,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也有些家属则走到另一个极端,认为患者拖累了家庭,使家人丢尽脸面,从而对患者采取排斥和敌对情绪,引起患者自卑自责,甚至悲观绝望。家属正确的态度是对待患者关心而不溺爱,鼓励而不放纵,培养患者重新树立自尊,自重、自强、自立、自爱的信心。

编辑:办公室

来源:男病区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最好
北京白癜风在哪里做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inhongjz.com/jsbby/8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