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精神病,发病的元凶最终被抓获,居然

2020-7-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划重点

多年的精神病,发病的元凶最终成功被抓获

一例胰岛B细胞瘤的低血糖分享

奇怪的病例

前两天,我科接到一个神经内科的会诊单,会诊医生到场后仔细询问了病情,并察看了患者入院后的相关检查结果后,给出了一个意见,令神经内科的大夫们恍然大悟。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患者,女性,72岁,5年前开始间断的出现一些行为异常的举动,胡言乱语伴手舞足蹈。医院就诊,考虑为精神性疾病,给予了相应的药物治疗。但是,按医嘱服药后,该患者的症状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反而发作越来越频繁。家属在观察其病情中逐渐发现,患者往往在进食大量稀粥或甜分高的食物后容易发作,家属便尽量减少这些食物给患者吃。但近半年,即便并未进食该类食物,患者也会在一天的任意时间段发作。本次住院,就是患者再次出现行为异常,并且还出现了以前没有过的抽搐。

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头颅CT及MRI均未见特殊异常,但却有个重要发现——低血糖!患者空腹的血糖只有2.4mmol/L!顺着这个蛛丝马迹检查下去,发现患者在低血糖时仍然存在着异常升高的胰岛素水平,影像学进一步检查发现一个胰腺占位,约3*3cm2大小。到此为止,该患者的病因基本明确了,她的精神病原来是“胰岛B细胞瘤”在作祟。因为瘤体异常分泌过多的胰岛素,而致使患者频繁的发作低血糖,当严重的低血糖影响了神经系统,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异常表现,从而被误诊为精神病发作。

这样的病灶通过手术切除,患者的低血糖症就会得到改善或者痊愈,困扰病患和家属多年的精神疾病的病因原来是低血糖。

01

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的诊断标准因人而异。

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切点为<2.8mmol/L,而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即为低血糖。主要系由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风险更高、危害更大,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诊断切点更高。

02

低血糖的表现各种各样

轻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

由于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

老年人低血糖还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此外,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慢性低血糖可降低认知能力,导致智力下降及老年性痴呆。

03

低血糖的元凶不能抓错

低血糖发生常见于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用量过大以及用药后未及时进餐,还见于节食过度、运动量过大、空腹酗酒等情况。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早期可表现为进餐后(3~5h)至下一餐前时间段内的低血糖,原因在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与餐后血糖变化不同步所致。

尽管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但却并非糖尿病患者所特有。临床上,诸如「胰岛B细胞瘤」、某些胰外肿瘤(如肺癌)、晚期肝硬化、慢性肾上腺功能低下(Addison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同样也可导致低血糖。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低血糖的诊断,还要全力抓住隐藏在低血糖背后的元凶(病因)。

04

发生低血糖时的处理

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的,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小时来计算的。所以当低血糖发生时,如何快速救治是很重要的。

由于低血糖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正确的做法是,迅速进食糖块、果汁、蜂蜜等「单糖」食品,从而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而馒头、饼干等淀粉类食品属于「多糖」,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变成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其纠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对于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一定要补充单糖(如葡萄糖、蔗糖),因为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如馒头、饼干等)的吸收,使之不能迅速升高血糖。

对于严重低血糖,或者不能进食的患者,医院,静脉推注高糖处理。

最后,为了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以下三点请糖友们牢记:

平素做好血糖监测

饮食做到定时定量

糖块常备用来自救

撰稿

姚丽丽欧阳嵘

编辑

欧阳嵘

审稿

顾云娟

文中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inhongjz.com/jsbby/9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