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精神病人,我该怎么办

2023-3-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任何病人的康复,都需要家属的配合和努力,尤其是精神疾病病程长,复发率高,病人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照顾。

精神病人家属如何做好自我心理调适

家属往往承受着由于病人疾病带来的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失眠、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最终导致家庭破裂。所以,家属的心理调适至关重要,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正确对待,及早接纳现实:家属在发现病人精神异常后,往往会经理否认、愤怒、妥协、抑郁、接受这5个阶段,医院治疗。若家属能在病人精神出现问题的初期就及早地接受现实,正确认识疾病,及时诊治,全面康复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也能减轻很多的心理矛盾。

降低期望,正确应对生活:多数家属希望病人病情得到根治、社会功能恢复到病前状态,达到完全康复,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降低对病人期望值,可以减轻家属自身的内心冲突,更理性地帮助病人恢复到正常的生活。

树立信心,寻求专业支持:如果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转归过程及康复缺乏正确的认知,或是否认有病,或到处乱投医、频繁换药等,这些不仅延误了对病人的治疗,而且增加了家属自身的烦恼和焦虑。所以,家属要积极学习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与主诊医生保持沟通联系,及时咨询,做到有的放矢,帮助自己更好地调整心态。

总之,一旦有家庭成员患有精神疾病,就意味着家庭生活会与之前不同,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坦然面对生活中每一次困境,积极应对,让家庭的幸福延续。

精神障碍患者的法定监护人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七条明确规定,无民事行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障碍患者,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障碍患者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社区工作站同意的也可以担任监护人。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障碍患者的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社区工作站在患者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障碍患者的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社区工作站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九条规定,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家庭暴力,禁止遗弃精神障碍患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inhongjz.com/jsbcs/142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