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人自嗨,贾学出笼

2024/1/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先说观点,省得挨骂:在中国,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贾学”;现在的“贾学”,只不过是贾平凹朋友孙见喜们的自嗨罢了。

一、鼓吹“贾学”为显学的就两个人

在度娘中搜索“贾学”,映入眼帘的是“贾学英”这个贪污犯;连续翻10个页面,都没有出现孙见喜所说的“贾学”。

在中国知网以“贾学”为主题搜索,共找到66条结果;逐一翻看,无一和贾平凹相关。

再以“贾学”为篇关键搜索,共找到条结果;逐一翻看,两篇和贾平凹相关。第一篇为宝鸡文理学院孙新峰年在《学术探索》发表的《贾平凹及其文学的文化意义新探》,文中提到:贾平凹及其文学的研究(简称贾学)已经成为当代文坛一门显学,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第二篇为孙新峰、贾浅浅、王建宁三人年在《商洛学院学报》发表的《贾平凹及其文学的文化意义》。

两篇文章主要内容高度一致,关键词一模一样。

在摘要中模糊搜索“贾学”,共找到条结果,只有两条和贾平凹有关,还是宝鸡文理学院孙新峰那两篇论文(实际是大致一样)

孙新峰也是陕西“贾研”主力,16年来发表了二十多篇研究贾平凹论文。

[1]论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的文学精神[J].周小东,孙新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

[2]炉膛里熔炼出来的希望之光——论《带灯》对《古炉》小说的继承和超越[J].孙新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5)

[3]“带灯”等“天亮”——论《带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J].孙新峰.商洛学院学报.(01)

[4]在迷惘与焦灼中突围——陕西当代中青年作家印象[J].孙新峰.延河.(02)

[5]陕西文学评论界的三驾马车[J].孙新峰.西部学刊.(07)

[6]文化品牌传播探析——以“贾体字”为例[J].孙新峰.当代传播.(02)

[7]三个人的文学风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作家的文化符号学意义[J].孙新峰.当代文坛.(04)

[8]《废都》再版的文化意义[J].孙新峰.商洛学院学报.(03)

[9]一样的时代情绪,不一样的《高兴》——小说《高兴》和电影《高兴》对读[J].孙新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4)

[10]怪胎女婴:解读《秦腔》作品的一把钥匙——重读《秦腔》[J].孙新峰.当代文坛.(03)

[11]《秦腔》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文化意义[J].孙新峰.商洛学院学报.(01)

[12]吃文化:《高兴》作品的审美主线[J].孙新峰.名作欣赏.(02)

[13]贾平凹及其文学的文化意义新探[J].孙新峰.学术探索.(06)

[14]论《高兴》对当下文学写作的意义[J].孙新峰.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5)

[15]贾平凹及其文学的文化意义[J].孙新峰,贾浅浅,王建宁.商洛学院学报.(03)

[16]论商州重男轻女思想对贾平凹创作的影响[J].孙新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5)

[17]贾平凹:商洛人民的歌者——贾平凹与商洛民间文化专题研讨会追记[J].孙新峰.世纪桥.(09)

[18]论《怀念狼》三段论手法的审美意蕴[J].赵德利,孙新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

[19]贾平凹的药罐情结[J].孙新峰.世纪桥.(05)

[20]论《怀念狼》对商州民间传说的采借和创化[J].孙新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09)

[21]贾平凹作品中的商州民间精神[J].孙新峰.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03)

[22]贾平凹作品中的商州婚姻类型及其成因[J].孙新峰.延安教育学院学报.(04)

[23]《金洞》中“狼孩”意象的商州民俗文化意蕴[J].孙新峰.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02)

[24]狼意象的商州文化底蕴——以《怀念狼》为例[J].孙新峰.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01)

另外,孙新峰年12月出版了研究贾平凹专著《文学陕军文本细读的批评实践——以《秦腔》等为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由是可以推断:鼓吹“贾学”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疯狂为贾平凹立传的孙见喜,一个是以研究贾平凹为能事的孙新峰。

二、不是啥都能成为“学”的

要想建立一门学科,必须具备几点:

1.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与研究;

2.有其理论体系;

3.有相对独特的研究方法;

4.有现实意义。

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学、经济学等,都符合以上四个特征。而以研究《红楼梦》为主要内容形成的“红学”则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传统,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

清代学者运用题咏、评点、索隐等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旧红学;五四运动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人引进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红学作为一门严肃学问自此正式步入学术之林,被称为新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新时期《红楼梦》出现了新的变化,称为当代红学。,横向划分为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四大学派,各派又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赏、百科、批评、曹学、版本学、本事学、脂学、探佚学等等。

红学研究已经深入人心,有着高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inhongjz.com/jsbcs/14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