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革命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

2018-5-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以下视频48分钟,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就随你便吧!

零六年的时候,有部叫《守望幸福》的电视剧,故事从年迈的父亲在生日宴会上突然过世,全家人由大喜转为大悲开始。早已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病情加重。跳楼、离家出走,一家人的生活从此变得不再安宁……经过一系列的变故之后,母亲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而儿女们也更加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记得当年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老是被感动得眼泪盈眶,跟随电视剧的剧情情绪跌宕起伏,感慨万千。

事实上,现在患老年痴呆症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很多的家庭正在经历着《守望幸福》的剧情而不自知。

国际上把老年痴呆症命名为阿尔茨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阿尔茨默病的发病病因非常复杂,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

其症状也繁复多变,最主要的的表现在于精神的异常、智力退化、情绪不稳。符合我们常说的“老小老小,越老越小”的特征,经常因为家里老人的一些莫名状态,导致整个家庭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3年)

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老年痴呆症的确诊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检查的,国际卫生组织制定了阿尔茨默病的确诊标准:既有临床又有组织病理(脑活检或尸检)的证据,与NIA-Reagan要求的AD尸检确诊标准一致。两方面的标准必须同时满足。

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标准等于是放屁一样,等人都死了,做个尸检来确诊没有任何意义,只能是那些搞研究的人才有需求。所以,个人觉得,我们只要发现了临床症状,就应该要重视,这个病不仅仅是患者的痛苦,它的存在影响的是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家中有一例老年痴呆症患者而不自知的情况下,会让一个家庭中的人员产生无数的烦恼,破坏家庭关系、破坏社会关系、甚至和邻居及其陌生人都会莫名的发生矛盾。

所以,有了临床表现一定要积极治疗,有了可能的倾向也需要早日预防。

西医治疗

1.对症治疗目的是控制伴发的精神病理症状

(1)抗焦虑药

如有焦虑、激越、失眠症状,可考虑用短效苯二氮卓类药,如阿普唑仑、奥沙西泮(去甲羟安定)、劳拉西泮(罗拉)和三唑仑(海乐神)。剂量应小且不宜长期应用。警惕过度镇静、嗜睡、言语不清、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等副作用。增加白天活动有时比服安眠药更有效。同时应及时处理其他可诱发或加剧病人焦虑和失眠的躯体病,如感染、外伤、尿潴留、便秘等。

(2)抗抑郁药AD病人中约20%~50%有抑郁症状。

抑郁症状较轻且历时短暂者,应先予劝导、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环境改善即可缓解。必要时可加用抗抑郁药。去甲替林和地昔帕明副作用较轻,也可选用多塞平(多虑平)和马普替林。近年来我国引进了一些新型抗抑郁药,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赛乐特)、氟西汀(优克,百优解),口服;舍曲林(左洛复),口服。这类药的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作用一般都比三环类轻。但氟西汀半衰期长,老年人宜慎用。

(3)抗精神病药

有助控制病人的行为紊乱、激越、攻击性和幻觉与妄想。但应使用小剂量,并及时停药,以防发生毒副反应。可考虑小剂量奋乃静口服。硫利达嗪的体位低血压和锥体外系副作用较氯丙嗪轻,对老年病人常见的焦虑、激越有帮助,是老年人常用的抗精神病药之一,但易引起心电图改变,宜监测ECG。氟哌啶醇对镇静和直立性低血压作用较轻,缺点是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近年临床常用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等,疗效较好。心血管及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少,适合老年病人。

2.益智药或改善认知功能的药

目的在于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疾病进展。这类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方兴未艾,新药层出不穷,对认知功能和行为都有一定改善,认知功能评分也有所提高。按益智药的药理作用可分为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脑血管扩张剂、促脑代谢药等类,各类之间的作用又互有交叉。

(1)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

胆碱能系统阻滞能引起记忆、学习的减退,与正常老年的健忘症相似。如果加强中枢胆碱能活动,则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学习记忆能力。因此,胆碱能系统改变与AD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即所谓的胆碱能假说。拟胆碱治疗目的是促进和维持残存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这类药主要用于AD的治疗。

(2)脑代谢赋活药物

此类药物的作用较多而复杂,主要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皮质细胞对氧、葡萄糖、氨基酸和磷脂的利用,促进脑细胞的恢复,改善功能脑细胞,从而达到提高记忆力目的。

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症,其实有很多的方法,也包括了人文关怀和药物防治等。

著名的甘麦大枣汤对于多种精神疾患都有良好的效果,补阳还五汤能修复中风病患者损坏的神经细胞,中药降脂活血的药物也都能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通过提高血供、营养大脑来减缓脑细胞的萎缩速度等等。

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有三七粉、山楂、五味子、人参、绞股蓝、红景天、刺五加、五加皮、麦冬、生脉饮等等。

视频中的防治方法:

以上视频中最新的研究结果证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有两个关键原因。

一是神经元传输冲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产物淀粉样蛋白堆积,破坏神经元,占领海马区;可以用预防脑梗死复发的老药西洛他唑通过血液循环带走淀粉样蛋白来降低其在海马区的堆积,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二是人体产生的胰岛素不足,神经细胞无法吸收到足够的血糖,导致功能减退;可以用治疗糖尿病的老药胰岛素通过鼻腔喷射的方式吸入,直接被鼻粘膜上的神经突带入大脑,促进神经细胞吸收血糖,恢复功能,达到防治目的;

视频中也提到很关键的人文关怀方式----用人体触摸法降低患者的抵触,改善患者情绪,获得患者配合治疗;

适量运动、低盐饮食、戒烟都能降低阿尔茨默病发生的几率。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无关!

如果觉得有用,请不吝分享!长按以下图片识别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inhongjz.com/jsbcs/7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