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症状学一理解精神病理学的基础

2021-7-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医学之光

第期

精神病的症状学(一)

绪论:理解——精神病理学的基础1什么是理解?

理解是一种具有客观明证性的心理现象。它是被理解的对象在理解的主体心里的一种完型体验。

这种体验表现在“对象呈现于主体的各种素材或者现象之间形成一种联系或者连接”的体验。

而完型意味着对象的现象与素材之间关系的突然呈现。作为一种主观体验,类似于顿悟,“全”或“无”的关系,但是理性与经验可以修正这种顿悟,可以使得其从一种纯粹的主观体验变为一种相对客观的知识。

理解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包括理性理解和心理学理解。

理性理解一般被用来说明自然过程,例如对物理现象的推理,物质现象本身不包含“理”,它只是物质自身,是自然过程或自然现象,是人的体验把这些元素连接起来形成概念和联系,即理性理解。

这种理性理解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的生理、生化甚至病理发展过程,突出了人的物质属性,我们可以理解神经递质的紊乱和诸多症状的联系,然而我们体验到神经突触见化学物质的传递或者突触本身的形态结构,也就是说通过理性理解我们至多只能理解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之间的联系,但是却不能理解精神现象本身(作为主体)。

实际上,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作为一个整体的人,作为能体验的主体,人的体验或者精神现象还更多地与其体验相关,也可以说体验(精神现象)不仅借由物质途径获得理性说明,还借由体验(精神现象)本身获得其理解,这就是心理学理解,它以体验为对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明显的幻觉、妄想和攻击行为,医学家目前认为这和多巴胺、五羟色胺能等神经递质及其相应的神经环路有关;而对于患者个人,他绝不会体验到以上神经递质的紊乱或者神经环路出现问题,他的生活就是可能听到别人没有听到的声音,觉得周围的人都有可能会伤害他,因而出于自卫的目的攻击他人。毫无疑问,从患者家属的角度,心理学角度的理解更为重要,也因此我们可以做到共情,提供更好的支持。

2心理学理解

心理学理解的目的是对呈现于人的心灵状态的直观把握和对心灵关系的同感理解。在精神病理学中,前者称为静力学理解,后者称为发生学理解。静力学理解是发生学理解的基础,而发生学理解是静力学理解的目的。

静力学理解的目的是“直观地再现患者意识中的所与物“,是对人的主观体验为核心的心灵现象的现象学描述,在之后介绍的诸多精神病症状就是依赖静力学理解而产生的。

对心灵现象挑选、限制和区别的过程,就是对单个症状或综合征的发现、识别和定义的过程,它希望去回答这个被挑选出来的心灵现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如何与其他心灵现象区分。

以下以”抑郁体验“为例,做静力学理解的说明:

抑郁是一种情感体验,和视觉、触觉、听觉等感知觉体验不同。这种情感体验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快感缺失为核心特征。(这个定义可以将其和其他情感体验以区分,如躁狂、焦虑、情感淡漠等)

其次,这种情感体验如果持续的时间足够长(大于两周),影响明显(显著影响个体社会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平衡),超出该体验的一般性状态(即使非抑郁症患者,也会有抑郁这样的情感体验),那么这种体验就具有精神病理性质。

最后,这种具有精神病理性质的抑郁体验除了核心特征之外,还会伴随一些其他的精神现象一起出现,包括焦虑的情感体验体验、自责自罪、甚至自杀的思维体验,以及饮食、作息、体重等客观改变和其相应的主观体验。

静力学理解着重再现心灵的横断面,弊端是容易将症状碎片化,而不能整体地理解症状以及其前因后果。

相比之下,发生学理解则着重于心灵现象之间的关系,即心灵现象如何从其他的心灵体验中产生发展的。

如果要实现对患者的精神现象的发生学理解,需要掌握非常详细的关于患者各种精神现象以及发生背景的个体化信息和资料。

在实际就诊过程中,受限于时间,医生要实现对患者的发生学理解是非常困难的,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在就医前自行整理资料方便主治医生更好的理解患者的症状。

除此之外,发生学理解还是移情和共情的基础,然而对于精神病理学来说,静力学理解和发生学理解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

3理解是可能的吗?

我们很多人在陪伴患者的过程中,常常觉得不能理解,觉得自己没生过病,理解不了患者的感受和症状,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理解患者真的可以做到吗?

答案是肯定的,精神病理学的存在就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患者以提供更好的帮助。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人类共有的基本体验(喜悦、悲伤、痛苦…),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工作生活等相同的经历。这些我们共有的经历和体验构成了共情的基础。

的确,如果一个人有更多的经历,他所占有的体验也就越丰富,然而这也只是人类所有体验中微茫的一小部分,对于大多数精神科医生是没有经历过精神疾病,他们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了阅历因此占有了更多的精神体验,然而没有人可以做到感同身受的理解患者的感受。

共情和移情的体验,可以将其称之为“推之可及”的体验,这部分是我们可以努力获得的。

简举一例:一个人说他很痛苦,描述为心如刀割的痛,我们当然不可能有心脏被刀割的体验,然而我们可能有被刀割的受伤经历(可能是不小心),而借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痛苦,如果这个患者还描述了发生这样的体验的背景故事,无疑会使我们的体验更生动,更贴近患者真实的体验。

综上所述,理解可以分为三环,最外环是我们共有的体验,中环是“推之可及”的体验,而内环是患者的真实体验,也是我们难以达到的部分。

有人听了可能会沮丧,感同身受原来是不可能达到的,但如果因此我们放弃了“推之可及”的部分,未免过于鲁莽。

这部分是共情和移情的基础,而通过移情和共情,我们可以占有患者的大部分体验,理解也因此产生。

END

注:根据大象药物学校讲座整理

:走进大象责编

棋紫Denny妈妈

审核动图设计

KesanN叶片插图、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inhongjz.com/jsbhl/11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