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9门4阁14关1城18坡你是否知道
2017-4-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近些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改造,贵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历史进程中,许多属于老贵阳的记忆也逐渐消失不见。比如说历史上的贵阳老城墙已不复存在,曾经的“九门”如今也只剩下名字,“四阁”也仅遗留下文昌阁。而在贵阳的历史上,除了九门四阁,还有十四关,以及十八个坡坡。“过桥不见桥”、“过庙不见庙”、“十八个狮子对面笑”更是衡量老贵阳的标准。今天,我们就摆哈贵阳的老掌故,感受下老贵阳的魅力。
贵阳九门北门
又称布德门。在今喷水池,是旧城与新城的分界线,也是连接旧城和新城的通道。年周西成主政贵州,修城内马路,城门被拆除,南北遂贯通。年毛光翔在此筑台塑周西成铜像一座,俗称“铜像台”,解放后改建为街心花园,如今成为各民族节日的庆典场所。在修筑外城后,北门已起不到什么作用,逐渐成了集市的场地。“笙歌十里市中市,冠盖千家城外城。”对联点出了当时北门的场景。
(图为贵阳北门模型图)
次南门
明代称德化门,清代称广济门。城门在今都司路西端,原古城墙上建有回龙寺、关帝庙,解放后寺庙改建,墙长杂草,一片荒凉。因居南偏西,名曰次南。次南门有联:“排闼双峰青对峙,绕城二水翠交流”。
(图为80年代次南门的都司路)
大南门
南门称为迎恩门,在今新华路上的南明桥头处。
(图为大南门遗址)
大西门
明代称圣泉门,清代称振武门。在今交通街与瑞金中路交汇处。旧时门外多为菜地,市西一带只有几户人家,河岸皆为稻田,城门不很热闹,但到市西的桂月寺、华家松山、后期的慈母园等都要由此经过。有门联:“近听河声宜洗马,远窥山意欲搏狮”。
(图为80年代的大西门)
红边门
从此门出可通洪边十二码头(今开阳),《黔诗纪略》载有一首题为《出洪边门》诗:“重来下马叩荆扉,半亩荒园蝶乱飞。桥北数家留过客,青山如旧主人非。”
老东门
明代称武胜门,清代称昭文门。在今文昌巷,文昌阁就建在老东门的月城上,尚存一段古城墙,墙高二丈七尺,城门曾被毁,前几年修复。城门有联:“楼伫蟾光先人座,山随龙势远穿城”。大南门:明代称朝京门,清代称迎恩门,这是通往贵州南部惠水、长顺、罗甸等地古驿道必经之地。在今大南门南明桥北转盘处,旧境不见,前几年改建为大南街心花园,塑兰花城雕。(清)王覆升《春日同人集饮文昌阁看桃李》一诗写道:“花气袭衣裙,晴光透林壑。郊原浮青葱,桃李遍城郭。”描绘的就是东门的美好景色。
(图为90年代的老东门)
六广门
从此门出可通六广(今修文)。“关雄北控三巴远,江险西围六广深。”这条路是明代通水西的要道。到后来,六广门变为贵阳一个集中卖水场所。城门外原是一大片桑树林,杨森任贵州省主席时,把桑树砍了,建起了体育场,就是现在的六广门体育场。
(图为50年代的六广门体育场)
威清门
俗称威西门,在今威清路,即黔灵西路上端。因此门可通威清卫(即今之清镇县。清镇系由威清卫、镇西卫各取一字合称得名),有门联:“蜂挺狮形争巽位,岭穿龙脉演乾爻”。
(图为威清门内正阳街)
新东门
在今黔灵东路与余家巷交汇处,因次于城内之东门而得名。城门有联:“谷播元辰农待雨,花探上巳女如云”。写出了城门的田园景色。
(图为老贵阳时的紫林庵,成为黑大楼)
贵阳四阁文昌阁
贵阳原有两个文昌阁,一个是原建在城内府桥上的文昌阁,已不存在,早被人们遗忘。另一个就是今天依然存在的建于老东门月城上的文昌阁,该阁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年)。取文昌名,寓文化繁荣人才昌盛之意。阁为三层、三檐、不等边九角攒尖顶木结构阁楼,风格独特,巍巍耸立。立于阁上,可览在半个贵阳城景。文昌阁分为三层,上层祭祀奎星,中层祭祀文昌,下层祭祀武安王(关羽)。
“文昌”原是指天文历法中星官的名称,后衍生为主管功名、禄位的神,在封建社会,成为读书人崇祀的神。清朝康熙八年(年)、三十一年(年),雍正年间(年—年),乾隆六年(年),嘉庆四年(年),道光元年(年)、二十二年(年)多次对文昌阁重建维修,以培养文风、鼓励读书人走科举取士之路。
(图为贵阳文昌阁)
灵官阁
在普陀路侧建国巷,清代建,祀王善,俗称王灵官。原是二进四院大庵,拆毁时间不详,地基上现建立幢幢大楼。
玉皇阁
在贵阳城里有两座,一座在现今新华路,另一座在城基巷现城基路小学。城基巷的玉皇阁又名永福观,是在清康熙时候建造的,原来有文昌殿在里面。
皇经阁
在现在的省府路上,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二年(年)、宣统三年(年)、民国2年(年)、民国12年(年)都对其进行了改造,现在它已成为省府路小学。
贵阳十四关新添关
新添关因其通新添卫(今贵定县)而得名,新添关应该在今油榨街附近,因无足迹可寻,地点待考。
图云关
原名油柞关、图宁关。位于今油榨街东端森林公园,附近有图云桥,石壁上存留的几帧石刻,使得关口尚存古韵。
鸦关
俗名小关。原为贵阳通四川的驿道必经之处,旧有拱门一座,其旁有店铺供往来客商食宿,在公路修通前,此处是贵阳北面门户。
凤凰关
俗称大关。原为贵阳至四川驿道所经之处,后来公路不经过此地,才冷落下来。现为贵阳市乌当区野鸭乡大关村。
蔡家关
蔡家关今位于贵阳市西面,年于此建贵州工学院,现为贵州大学之一学区,贵黄公路由此经过。
打铁关
打铁关在今花溪区黔陶乡打铁寨,东靠黔陶,西邻青岩,青岩至黔陶的公路由此经过。
白沙关
白沙关在古代贵阳通往修文的要道上,今属白云区艳山红乡所辖。
百达关
百达关在今之贵阳西面,其北为阳关农场,南为野鸭塘,属于野鸭乡浑水屯村。
六冲关
六冲关原名鹿疃关,现在叫鹿冲关,在今茶店北面,属云岩区黔灵乡。因上有童文献修建的天主教小修院,后改精神病院而闻名,其侧为贵州省植物园。
汤粑关
汤粑关在今贵阳东南面,属南明区云关乡,南接油榨街,东靠冒沙井,为贵阳东出口,贵新公路机场段由此经过,每日车流如潮,甚是热闹。
(如今的汤巴关隧道)
土地关
俗名大土地关,即(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中所说的梯岭,旧时为省城贵阳通中曹司的要道,在贵阳东南部,今属南明区后巢乡。
小土地关
位于土地关南面一里之处,旧时系省城贵阳通中遭遇司的必经之地,今属南明区后巢乡。
北关
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在普定路(即今之云岩区黔灵西路基督教教堂处)设北关,为征收杂税之所。
南关
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在太平路(即今医院处)设南关,亦为征收杂税之所。
贵阳一城乐湾国际城
一座美城,如果因为“低调”,不露声色,隐山藏水,真貌难为中国所知,不向世界所示。这是她的遗憾,更是世界的缺失。贵阳身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现正如此所幸。随着乐湾国际的驾临,贵阳“标杆大城”的使命终于得以有所承载。乐湾国际城正聚焦美景与繁华,以贵阳标杆大城的身份,向世界宣读“筑城之美”,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生态大城!
(图为贵阳城旧貌)
贵阳18个坡坡贵阳的九门四阁就有很多人迷糊了,但如果告诉你贵阳还有很多坡,你会更迷糊。
大营坡、陈家坡、和尚坡、莲花坡、蛮坡、团坡、望城坡、猫猫坡、石板坡、白泥坡、头浪坡、二浪坡、三浪坡、公山坡、金沙坡、马家坡、石洞坡。
目前还在叫名使用的只有10个:团坡、蛮坡、望城坡、公山坡、石板坡、猫猫坡、莲花坡、和尚坡、陈家坡、大营坡。 马家坡是砍头、枪毙人的地方。过去贵阳有句诅咒人的话:你这个上马家坡的!由于历史因素早已换名,金沙坡也处于消声匿迹状态,少有提及。 石洞坡,是说新添寨往保利春天的那地吗?有点远了。 其余的,更不用说,知名度本来就小,有的,连老贵阳都少有人知。
(图为贵阳狮子桥)
其他贵阳典故“十八个狮子对面笑”:
指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贵阳电影院门口,两边各耸立着九个大狮子相对而笑。
“过庙不见庙”:
指旧式贵阳有个叫孔子庙的地方,但其实并非真正的孔子庙,据传“文革”后该地名就没有再使用。
“过桥不见桥”:
指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贵阳小十字一带,沿贵阳电影院往大十字方向20多米处的一条侧巷。
云岩十街:
一品泉(今龙井路)、二浪坡(在今小十字一带)、三道坎(省府北路一带)、四眼井(四川巷)、五显庙、六座碑(民生路一带)、齐(谐音七)家湾(今延安东路一带)、八角岩(六广门一带)、九华宫(在东门外莲花坡一带)、大十字(今中华中路)。
南明十街:
余家坝(贵阳方言将“余”读成“一”,在今箭道街一带)、二戈寨、三板桥、四方河、五里关(今五里冲一带)、六洞桥(今博爱路一带)、七里冲(与五里关对街相邻)、八里屯(今云关乡一带)、九架炉(今二医旁一条小巷)、石(谐音十)岭街。
(图为老贵阳的余家坝)
咱大贵阳历史上原来有这么多好玩的典故!
让大家也来了解一下吧!
资料来源:网络
乐湾国际城项目建设情况通报1、国际锦标赛级果岭球场正式投入使用;
2、乐湾国际果岭练习场正式营业;
3、乐湾国际实验学校已开学授课;
4、温泉泉眼已打通,出水温度达71度,为贵州最高;
5、医院已动工;
6、乐湾国际小镇风情商业街即将开放;
7、五星级温泉酒店规划设计中。
交通TRAFFIC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买房送学籍并享学费优惠白癜风医院南昌哪家好白癜风的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