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中发展
2016-4-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中发展
12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文化报社主办,以“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为主题的2004全国群众文化论文评选在江苏省海安县揭晓,共评出大奖5个、一等奖19个、二等奖54个,另有120篇论文取得三等奖和优秀奖(有关名单见第4版)。当日还举行了2004全国大众文化论坛,70多名获奖代表参与研讨。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报社社长郭沫勤受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魏中珂的拜托白癜风能彻底治好吗并代表主办单位介绍了论文评选的特点,和学会2005年的工作要点。这次论文评选得到了文化部社图司的有力支持。中国文化报社总孙若风对获奖论文进行了点评。郭沫勤介绍了本次论文评选的几个特点:1是参与面广,共收到论文400余篇,作者来自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是整体质量较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这些论文论述了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意义,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方式进行了理性分析,探讨了民族民间艺术的风格、特点和发展趋势;3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这些论文更加充实、鲜活,许多作者本身就长时间从事相干工作。2004全国大众文化论坛上,来自群文工作一线的代表就民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进行了切实有益的探讨。如取得大奖的《关于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长效机制的三个问题》的作者裘君谟,从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视角,指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和实行,最困难之点,不在‘保护工程’本身,而在‘保护工程’的软环境,即长效机制”。他认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过一个高峰,但由于缺少长效机制,一阵风后重陷无人抓、无人管、冷冷清清的命运。“当前正在启动的‘保护工程’再度掀起了民族民间文化热潮,但如果仍然缺少强大的长效机制,照样又会重蹈覆辙。”来自北京的石振怀认为,只有牢牢捉住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才真正捉住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核心问题――要坚持在抢救和保护基础上的利用和发展,要强调在科学保护条件下的公道开发利用。江苏的崔世莹则从群文活动与民族民间艺术深层互渗、相互交附的角度,认为两者是一种融汇、一种互惠。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海安文化馆学术文库丛书”的首发仪式,这是我国文化馆首次出版学术丛书。陈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