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二医专家教您如何与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有效
2018-6-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症。无论是对于精神科、老年病科临床医生,还是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料者来说,保持亲密的沟通对于患者治疗和康复是很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利用传统的因果关系或逻辑分析来与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沟通,可能不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虽然你不能改变你所照顾的人,但你可以改变回应他们的方式,尝试用不同的接近方式可能会产生更令人满意的回应。在这里重点给大家介绍痴呆患者常见的沟通问题及应对方法,以供借鉴参考。
认知障碍症患者常见的沟通问题
◆忘记自己或别人说话的内容,但会经常并重复谈及往事
◆难于找到适合的字词表达自己或难于抒发自己的情绪
◆讲话流畅却言不成理,没有明确的内容
◆不能完全明白他人的说话,或只能掌握部份意思
◆误解别人的表情、语气或动作的意思
◆忘记正常社交的礼仪,所以会打断别人的说话、不理会讲者、不回应别人或变得很自我中心
◆书写和理解文字的能力会减弱
加强和促进与患者沟通的十大建议
1.沟通方式上要懂得变通
对于临床医护人员和照顾者而言,最适合的沟通方法是在不断改进和听取他人经验中获得的。其实对话、字句并非唯一的沟通方法,应多着重其他非语言的沟通方法,如身体接触、说话语气。
2.学会保护患者的自尊心
不要将患者当作小孩般看待。虽然言谈对话要简单易明,但却要以成年人看待,不要使用叠字,如“喝水水”、“吃饭饭”等。患者虽然未必完全明白别人的说话,但他们仍会有自己的情绪和感觉,所以应保护他们的尊严及自尊心。
3.注意说话的技巧性
与此类患者说话时要保持声线轻柔,说话速度要慢,句子要短而精简,需确保患者接收清楚。每次只触及一个范畴,可以谈及一些患者容易记得的特别事情,或者是一些每天都遇上的事,如日期、天气等。多用患者熟识的名字,例如说:“你的儿子小明”,而不是说“你的儿子”。
4.选择合适的沟通环境
与认知障碍症患者沟通环境宜安静,避免受到噪音(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干扰。有需要时,替患者配备合适的眼镜、助听器等辅助工具,这样有助加强患者对你的信任。对话时跟平常一样便可,保持自然,无须刻意作出改变靠近患者身旁说话,千万不要站在远处跟他们说话,保持眼神接触。
5.善于简化复杂的口头指令
将指令简单化,例如指示他们穿衣服时说:“穿上外套”,而不是说:“穿上裤子和外套,然后出去吃饭”。若患者未能完成一个指示,可将它再细分为一个一个步骤,并让患者专注同一个步骤,照顾者亦可作示范。在未完成一个动作前,不要给患者新的指示,因为新的步骤会导致患者混乱。
6.协助找寻适合的字句
若患者找不到适当的字词去表达自己,照顾者可以尝试推测他们的意思或协助他们用其他字词去表达;也可以给予提示,引导患者,例如:“你正在喝一杯……”又或是“你每天都用它来清洁牙齿”等;当患者表达出现困难,可提供一至两个词语作选择。
7.应避免语言上的冲突
照顾者要避免与患者争执或于言谈间显得不耐烦。如患者强调经常重复看同一个电视节目,即使电视节目真的是首次播出,继续争辩只会造成更多的冲突,最终令患者不快。若在沟通过程中出现冲突及误解,可尝试转移话题,不要纠缠在不快的话题上。
8.身体语言的运用
使用实物或多做示范能帮助患者掌握意思,轻抚及握着患者的手,可以使他们保持专注和感到被关怀。说话和聆听时要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眼神的接触。
9.掌握提出问题的技巧
问题不宜有太多的答案选择。利用答案明确的“是非题”,让患者也可以参与对话,例如问:“今年是否转凉早了?”面对患者重复地问同一个问题,照顾者应耐心地重复回答,或用其他提示,如把答案写在纸上,放在患者眼前。
10.学会其他有助沟通的工具
利用实物及图像亦有助对话,旧照片可帮助患者记忆。音乐是沟通的绝佳渠道,除了可以唤醒记忆之外,亦有助舒缓情绪。
(图为贵州省二医老年病科为患者举办生日会)
贵州省二医
老年病科
组建于年9月。已开设三个病区和一个诊室(记忆与认知障碍诊室),拥有从事老年病临床治疗,康复治疗、老年病基础研究及科研的专业人才队伍。
科室业务: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酒中毒所致障碍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伴发的焦虑、抑郁等,老年病人认知功能训练,记忆功能训练及生活基础能力训练。
科室根据老年病人心理、生理和精神方面的特征,采取药物和心理治疗并重,同时开展了中西医结合的先进前沿技术,如体外反博治疗、中药热奄包定向药透治疗、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小脑电刺激、脑反射治疗等。为广大老年病患者的心身健康及愈后康复带来了更多福音。
联系-
联系-
联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