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西药1015
2020-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药一
1、题干:下列属于可用于制备缓、控释制剂的亲水凝胶骨架材料的是
A、单硬脂酸甘油酯B、羟丙甲纤维素C、无毒聚氯乙烯D、乙基纤维素E、大豆磷脂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骨架材料分为不溶性骨架材料、溶蚀性骨架材料和亲水凝胶骨架材料。亲水性凝胶骨架材料:遇水膨胀后形成凝胶屏障控制药物的释放。常有的有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甲基纤维素(MC)、羟丙甲纤维素(HPMC)、聚维酮PVP)、卡波姆、海藻酸盐、脱乙酰壳多糖(壳聚糖)等。乙基纤维素为不溶性物,属于不溶性骨架物。此题考查缓、控释制剂的辅料。
2、题干:60岁的某男误服大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可选用防止肝坏死的解毒药物是
A、胱氨酸B、谷氨酸C、甘氨酸D、缬氨酸E、乙酰半胱氨酸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对乙酰氨基酚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主要与硫酸成酯或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小部分代谢物N-羟基衍生物为毒性代谢物,可引起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毒害肝细胞。N-羟基衍生物还可转化成毒性更大的代谢物N-乙酰亚胺醌。通常N-乙酰亚胺醌在肝中与谷胱甘肽(GSH)结合而失去活性,但大剂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时,使肝中贮存的谷胱甘肽大部分被除去,此时,N乙酰亚胺醌与巯基等亲核基团反应,与肝蛋白质形成共价加成物导致肝坏死。若出现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情况,应及早服用与谷胱甘肽作用类似的N-乙酰半胱氨酸来解毒。本题考查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及中毒的解救。
3、题干:下列叙述“C类药品不良反应”错误的是
A、潜伏期较长B、用药与反应发生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C、与用药者体质相关D、用药史复杂E、背景发生率高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滥控。C型不良反应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其潜伏期较长,药品和不良反应之间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其特点是背景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难以用试验重复,其发生机制不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4、题干:假如测到某一级降解的药物在25℃时,k为O./h,那么它的有效期为
A、50hB、20hC、5hD、2hE、0.5h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根据有效期的计算公式,t0.9=0./k=0./0.=5h。此题考查药物有效期的计算。
5、题干:苯并咪唑的化学结构和编号是
A、B、C、D、E、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结构中常见的化学骨架及名称。D是苯并咪唑的结构。B是苯并噁唑;C是苯并嘧啶;E是苯并噻唑。
药二
1、题干:下列关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洛芬与食物同时服用,吸收量不减少B、布洛芬与含铝、镁的抗酸药同服,不影响吸收C、萘普生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速度加快D、萘普生与食物同时服用,吸收速度降低E、萘普生与含铝、铁物质同服,不影响吸收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芳基丙酸类药物吸收特点。布洛芬口服易吸收,与食物同时服用时吸收减慢,但吸收量不减少,与含铝和镁的抗酸药同服不影响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约99%,在肝脏代谢,60%~90%尿液排泄,%于24h内排出,其中1%为原形药物,部分髓粪便排出。萘普生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与食物、含铝和镁的物质同服吸收速度降低,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速度加快。故答案选E。
2、题干:下列哪种药物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A、烟酸B、考来烯胺C、氯贝丁酯D、洛伐他汀E、普罗布考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循环系统疾病用药中他汀类药的知识点。HMG-CoA还原酶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药。选项中属他汀类药的有洛伐他汀。
3、题干:不属于骨化三醇的药理作用的是
A、促进肠细胞的钙转运B、可促进细胞大量合成钙结合蛋白C、是钙在肠道中被主动吸收的调节剂D、与肠壁细胞内的胞浆受体结合发挥作用E、抑制肠钙入血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骨化三醇的药理作用。骨化三醇是食物或药物中的钙在肠道中被主动吸收的调节剂。通过与肠壁细胞内的胞浆受体结合,可促进细胞大量合成钙结合蛋白,从而促进肠细胞的钙转运,使肠钙吸收入血。
4、题干:下列关于利多卡因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肝脏代谢少,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B、可口服,也可静脉注射C、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效D、属于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E、为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循环系统疾病用药。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是利多卡因,故E正确。利多卡因属于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对短动作电位时程的心房肌无效,因此仅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主要经肝代谢,不可口服。
5、题干:李女士来到药房咨询,主诉最近服用下列药品后体重有所增加,请药师确认可能增加体重的药品是
A、二甲双胍B、辛伐他汀C、米氮平D、阿司匹林E、硝酸甘油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精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体重增加、困倦是米氮平的常见不良反应。
药综
1、题干:最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是
A、呋塞米B、硝酸甘油C、阿司匹林D、维生素E、对乙酰氨基酚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的知识点。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抗凝血药肝素钠、依诺肝素、磺达肝葵钠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2、题干:导致消化性溃疡病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化学物质的剌激B、强烈的精神剌激C、幽门螺杆菌感染D、吸烟E、遗传因素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消化性溃疡病的诱因。大约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的胃溃疡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本题选C。
3、题干:下列“发热的指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腋下温度超过37.0℃B、口腔温度超过37.3℃C、腋下温度超过37.6℃D、直肠温度超过37.6℃E、昼夜体温波动超过1℃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的知识点。发热(发烧)是指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当直肠温度超过37.6℃、口腔温度超过37.3℃、腋下温度超过37.0℃,昼夜间波动超过1℃时即为发热。
4、题干:HAP无感染高危因素患者的最常见病原体是
A、大肠杆菌B、流感嗜血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肺炎链球菌E、肺炎克雷伯杆菌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肺炎的知识点。无感染高危因素患者的常见病原体依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属等。本题选D。
5、题干:在处方适宜性审核时,应特别注意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下列药物合用会有不良互相作用的是()。
A、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B、头孢哌酮和舒巴坦C、苄丝肼和左旋多巴D、甲氧氯普胺和氯丙嗪E、亚胺培南和西司他丁钠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品调剂和药品管理。甲氧氯普胺和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合用会使锥外体系反应加重。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甲硫哒嗪等。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