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失眠
2021-4-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仍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流行病学近年来,我国失眠障碍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约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失眠已经成为神经科门诊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头痛。失眠更容易发生在以下人群:老年人,老年人患慢性失眠的比率达38.2%;女性,女性患失眠的风险约为男性的1.4倍;曾经发生过失眠的人群,患病率约是普通人的5.4倍;有家族史的人群;生活压力大、生活上有重大事件发生的人群;性格焦虑、完美主义的人群;对环境敏感的人群;有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群,约70%~80%的精神障碍a患者同时有失眠的症状;有慢性内科疾病的人群。疾病类型根据失眠症状发生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短期失眠障碍、慢性失眠障碍、其它失眠障碍。短期失眠障碍短期失眠障碍是指出现失眠症状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与应激、心理、环境变化有关。慢性失眠障碍慢性失眠障碍是指出现失眠症状的时间在3个月以上,并且一周至少发生3次。
其它失眠障碍即不符合以上两种类型的失眠,如出现失眠症状的时间在3个月以上,但一周少于3次。
中医治疗中医药物治疗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将失眠分为心胆气虚证、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胃气失和证、瘀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七个大类。每个分类均有其对应的主症和次症,医院就医,由医生面诊后选择对应的方药或中成药。中医针灸治疗不同分类均对应不同的针灸方法,需要由专业中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并执行。
家庭护理家人可以帮助失眠者找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睡眠习惯,恢复规律的作息时间;卧室里,尽量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合适的亮度和温度;关爱失眠者的情绪,避免焦虑、抑郁和紧张等负面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帮助患者记录睡眠日记,给医生的治疗提供很好的参考。日常生活管理健康的睡眠习惯,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长期维持疗效,避免失眠的复发,可以采用以下建议:日常生活中,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和酒精,避免吸烟;每天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睡前不暴饮暴食,不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睡觉之前放松身心,保持腹式呼吸训练和肌肉放松训练;如果上床后20分钟仍然不能入睡,不强迫自己躺在床上,起床简单活动一会儿,等到有睡意的时候再继续睡觉。
作者杨建超
图文编辑张志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