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老年期痴呆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

2021-8-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疾病恢复的介绍 http://m.39.net/pf/a_7090344.html

声明:本内容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

本期嘉宾

首都医科医院潘伟刚

病人基本信息及主诉

李某,男性,71岁,就诊时间为年6月,医院就诊。囤积物品、疑心被窃、被害4年,记忆力下降2年,加重3个月伴冲动伤人。

现病史:

年初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收集易拉罐、塑料等废旧物品,将家中书房、卧室、阳台堆满废品,严重影响家庭生活,家人反复劝说无效后强制将废品处理。患者常说家里进了人,东西被人偷走了,有时认为老伴偷他东西,为此跟老伴打架,将老伴打伤,曾有砸桌子,摔杯子等行为,有时大喊“xxx(患者老伴名字)是小偷,快来抓小偷”,导致邻居曾报警,告其扰民。年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表现丢三落四,在家中找不到东西,如手机、眼镜等。生活能力下降,日常生活起居需要老伴照料。

近3个月,患者性格判若两人,不关心家人,脾气不稳定,易心烦,坐立不安,稍有不顺心,就言语辱骂家人。患者行事小心谨慎,绝对不让外人进家里,还嘱咐老伴一定要紧闭门窗,家里东西不能随便往外拿,甚至家人扔垃圾,患者都会阻拦,检查是否有什么不能丢弃的东西,经常从丢弃的垃圾里面挑选易拉罐等物品。家中窗户坏了,维修人员来家里维修也不让进门,疑心别人会通过窗户进入家里,一定要家人把窗户封了。曾有一次患者拎着菜刀出去,称一定要把偷东西的人杀了,后被家人劝回。患者回家后,家人询问患者为什么拿刀,患者称不记得了。疑心加重,认为老伴联合外人一起偷他东西,有时认为家里进了人要害他,家人向其解释,患者不听。每天在家中大喊大叫,无故骂老伴,称其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摔东西,打老伴,自觉活不了几天,反复立遗嘱。家人无法护理,医院。

近1个月患者无发热、抽搐、恶心、呕吐等表现,近一周进食不规律,有时半夜吃东西,夜眠不规律,节律紊乱,有时白天睡觉,晚上彻夜不眠,每日睡眠时间约6-7小时,二便正常。

既往史:

年发现“偶发室性早搏”,间断性服用速效救心丸治疗。否认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炎、结核等重大疾病。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

病前性格外向、开朗、热情。患者胞4行2,足月顺产。出生情况良好,母孕期健康。患者自幼学习优异,大学本科学历,退休前在当地供电所从事领导工作,退休后闲赋在家,爱好书法、听戏。病前人际交往良好。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长期生活于当地,近5年随女儿来京居住。

婚育家族史:

育有1女,夫妻感情良好,配偶身体良好。

患者两系三代无精神疾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7℃、心率6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75mmHg,检查合作,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眼球运动自如,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辐辏、调节反射存在,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轻,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全身感觉正常,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无震颤和不自主运动,生理反射存在,病例反射未引出。

精神检查

意识清楚,定向力差,称现在是年3月,不知道几日及周几,称现在是春季,不知道在哪里,称在宾馆,知道自己姓名,称现在59岁,能认识老伴及女儿,知道问话的是医生,语速快、语量适中、语调高,可引出被害妄想、被窃妄想,患者诉家里东西如报纸、电话本等总是找不到,认为家里经常有陌生人进来偷他的东西,称其东西都被“透明人”偷走了,这种情况已经几年了,现在已经忍无可忍了,认为老伴和外人合伙害他,称现在吃饭的味道和以前不一样了,认为老伴可能在饭里放了“原子粉”要害他。问其老伴为什么要偷他东西及为什么害他,患者表示自己也难以理解,但是确实发生了,甚至要去派出所报警,告老伴盗窃、谋杀罪。否认收集废品,称为了环保才收集的。言谈中情绪激动,时有拍桌子表现,称在家里很危险,没法让他活了,才立遗嘱的,否有自杀的想法,否认病史中有拿刀行为,称完全没有这回事,这是老伴污蔑他,无自知力,要求警察去他家里核查一下上述情况,否认有病,但是同意住院,自觉在这里安全。认知功能减退(详见神经心理检查)。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尿常规、肝功、肾功、肝炎、梅毒检测未见异常。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脑电图、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超声心动提示主动脉瓣返流(轻度)、二尖瓣返流(轻度)。眼动检测提示有异常神经心理表现。

神经心理学检查:MMSE评分15分,波士顿命名评分7分,MOCA评分11分,ADAS-cog评分41分,CDR评分2分,ADL评分32分,NPI评分82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5分,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评分分,攻击风险评估量表评估为II/d,自杀风险评估量表为13分。

影像检查:入院后头部MRI检查:顶叶、颞叶萎缩,海马萎缩(图1-4)。

(图1-4)

治疗过程

住院期间:

1.健康教育,加强护理,严防冲动、伤人。提高患者家属对痴呆的精神与行为改变的正确认识,教授正确的痴呆护理与照料知识。

2.痴呆症状治疗。针对患者认知功能减退,增加促智药,给予美金刚治疗,美金刚起始剂量为5mg/日,每周增加5mg/日,一个月后美金刚10mg/早、10mg/晚。

3.精神病性症状治疗。选用喹硫平治疗。

选药思路:

个体化方面:此患者以被害妄想、被窃妄想、情绪不稳定为主,其中此次住院因其行为冲动突出。而喹硫平的优势在于镇静作用相对较强,对行为障碍的疗效更加明显,且脑血管风险较低[1-3]。

药理机制方面:喹硫平对多巴胺D2的作用弱并且D2受体解离快,所以锥体外系的发生率较低,与毒蕈碱受体亲和力小,故其抗胆碱反应较轻。

剂量调整方面:就老年患者而言,喹硫平临床便于调整剂量,因喹硫平25mg/片,其治疗最大量达mg/日,每日剂量加减便于掌控。

综合考虑给予喹硫平治疗,喹硫平起始剂量12.5mg/晚,二周后患者仍情绪不稳定、疑心,认为护工偷他的东西,调整喹硫平50mg/晚;六周后患者对老伴是否偷东西说不清楚,调整喹硫平25mg/晚;八周后患者不再说有人害他、偷他东西,调整喹硫平12.5mg/晚。针对患者焦虑、失眠,给予劳拉西泮0.25mg/早、0.25mg/午、0.5mg/晚对症治疗。

患者住院2个月后病情稳定出院。患者出院时服用美金刚10mg/早、10mg/晚,喹硫平12.5mg/晚,劳拉西泮0.25mg/早、0.25mg/午、0.5mg/晚。

随访情况

第一次随访:(出院后2个月)

患者与家人共同就诊我院。出院后,医院神经内科治疗,同样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医院继续治疗。目前家人已请保姆专门照料患者生活。患者目前情绪稳定,偶有发脾气表现,但是劝说能听,不再说有人害他,偷他东西了。每天能睡6-7个小时左右。故继续给予美金刚20mg/日,作为基础治疗。因患者有情绪问题,继续给予喹硫平12.5mg/晚,劳拉西泮0.25mg/早、0.25mg/午、0.5mg/晚。门诊MMSE评分15分。

第二次随访:(出院后6个月)

患者就诊,女儿、老伴伴诊。患者老伴诉患者出院半年期间,记忆力下降明显,渐渐不认识家人,能认识老伴,但是不认识女儿了。生活需家人照料,不记得吃饭,有时刚吃完饭,患者就要求吃饭,穿错衣服(把背心、内裤套在外面),但是患者不再认为有人害他及偷他东西,情绪一直平稳。MMSE评分9分。美金刚20mg/日,告知家属维持此剂量长期服用。患者仍有夜眠差表现,服用劳拉西泮0.5mg/晚治疗。患者情绪平稳、未引出幻觉妄想,建议家属将喹硫平调整为6.25mg/晚,治疗1个月后停用,告知患者家属,减药期间患者如有病情波动,及时就诊治疗。

第三次随访:(出院后1年)

患者女儿门诊复诊(患者未至),其女儿称患者在家中常自言自语,不认识镜中的自己,家人自行给其停用劳拉西泮后,患者出现在家中不停的走动(患者有时一天能不停走4-5个小时,因此换了2位保姆),自行加用劳拉西泮0.5mg/午、0.5mg/晚治疗,服用约1周后患者走动情况明显减少,针对患者表现焦虑、失眠,继续给予劳拉西泮0.5mg/晚治疗(曾自行停用此药后失眠)。因患者未出现疑心被害及被窃表现,未再服用喹硫平。就诊时服用美金刚20mg/日。

第四次随访:(出院后2年)

患者未至,其女儿携带头部MRI(图5-7)复诊,结果显示较2年前海马明显萎缩。患者女儿称患者近半年来情绪平稳,未再出现疑心被害表现,夜眠好,已停用劳拉西泮。目前衣食起居需要保姆照料,家人与其聊天时,患者有时表现熟视无睹,或不能理解家人说的话,大小便需协助,保姆带其出去遛弯时,曾走丢一次。目前坚持服用美金刚20mg/日。

(图5-7)

病例讨论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认知功能损害如记忆缺失、执行功能损害(即痴呆综合征)和非认知性症状(即精神病性症状)为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其核心症状是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但精神病性症状、行为紊乱等对患者及其照料者造成严重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影响。长期以来对痴呆的精神障碍缺乏统一的描述和定义,直到年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IPA)将痴呆精神病性症状统称为痴呆的精神和行为症状(Behaviouraland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tia,BPSD)。BPSD在痴呆患者整个疾病病程中几乎都会出现,研究发现BPSD的总发生率为70-90%,70%的患者会出现激越或攻击行为,其中30-50%出现妄想或幻觉[4,5]。

BPSD的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可能与痴呆患者额叶-纹状体环路病变相关,也可能与神经系统退化、变性导致神经网络的受损有关[6]。妄想症状的BPSD患者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其海马旁回有较多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也可能与额叶、顶叶、枕叶皮质萎缩的轴突数目有关;也可能与顶叶细胞外神经原纤维缠结密度的增加、枕叶老年斑块数目增加有关[7]。同时,也与患者本身、照料者、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现阶段,对轻度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首先是非药物治疗和促智药物治疗[8]。非药物治疗包括音乐疗法、锻炼疗法、心理治疗、看护者教育及光疗法等[9]。目前促智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及谷氨酸受体拮抗剂是FDA批准的治疗老年痴呆的一线药物,均对BPSD有一定疗效[3]。多项研究发现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作为BPSD治疗的基础用药,对其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整体病情变化有积极治疗作用,能延缓疾病进展,安全性高[3,10,11]。此病例在抗精神病药物停用后,美金刚单一治疗BPSD,对其行为冲动、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仍然有效。从临床实践来看,痴呆患者在加强非药物治基础上,单一应用促智药物治疗,针对BPSD症状的控制亦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如上述治疗无效,又影响病人或他人安全,或者严重症状的应急治疗,临床医师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可谨慎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目前,抗精神病药物大约用于20-30%的痴呆患者,在BPSD的管理中仍扮演重要角色[12]。虽然年4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等监管部门发布安全性警告,提示抗精神病药物增加老年痴呆患者死亡率和中风的危险,然而最新研究发现抗精神病药物未明显增加痴呆患者的死亡率[13,14]。年美国老年医学会共识:BPSD患者威胁到自身或他人安全时,可考虑应用抗精神病药物[15]。研究发现抗精神病药物种类的选择及剂量可影响痴呆患者的生存率,抗精神病药物应用于痴呆患者时,用药期间应按照对靶症状有效、缓慢滴定、最低有效剂量的治疗原则[1,10,16-18]。常见的BPSD靶症状主要为幻觉、妄想、易激惹、情感障碍、攻击行为、活动异常、睡眠障碍等,但是需注意仅在激越或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危险或造成患者、他人明显痛苦时考虑使用抗精神病药物[3,17]。一般以成人推荐起始剂量的1/3~1/2起始,在加强观察、谨慎评估下缓慢加量,目标剂量不宜过高,在症状控制后应及时减量维持或停药[8]。若抗精神病药治疗在改善BPSD症状方面产生了足够疗效,即尝试在用药4个月内开始减量并停药,除非患者既往在减量过程中出现过症状的反复[17]。

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一致证实,喹硫平对治疗AD患者BPSD疗效肯定[2]。此外,阿立哌唑、利培酮及奥氮平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均可改善BPSD症状,故临床工作中应制定全面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因喹硫平锥体外系反应小,对血脂血糖影响小,依从性好,故此病例选择喹硫平小剂量应用半年,病情稳定后渐停用。

患者2年后认知功能下降明显。同样国外研究发现BPS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更严重、下降更迅速[16]。

目前BPS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发病机制复杂,现阶段尚未有绝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故仔细选择合适的治疗,对患者及其看护者进行教育并对病情密切监测,且患者年老、机体代谢率低、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敏感,必须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多途径、多方式、多靶点的综合治疗途径,可以把安全性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GerhardT,HuybrechtsK,OlfsonM,etal.Comparativemortalityrisksofantipsychoticmedicationsin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inhongjz.com/jsbzz/12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