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次老年人问题的心理访谈
2019-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Hequnqun何群群
家人怀疑老人有心理问题,一般都不仅仅是心理问题,有很大可能是有精神问题啦。所以第一步要做个初步分类诊断:
1、从区分心理问题还是精神问题的角度,了解基本情况:
来:感觉我婆婆特别固执、冰冷,她说很多年前查出来有神经官能症。
何:有家族病史?
来:她说过以前她爷爷是病死的。
何:怎么病死的?
来:就是发癫,我婆婆的爷爷。
何:有其他人告诉你这件事吗?
来:没有。说她不正常,她又是正常的,什么事都能干,就是特别特别固执,很容易生气。
何:以前也是这样吗?
来:以前也这样,但现在越来越严重了,是不是更年期的原因?她自己也没意识到。
何:慢慢变成这样是吧?你说她在家里唱歌跳舞。
来:是的,可能因为在家里无聊,又不出去与人交往。
何:说一说她在家里怎样唱歌跳舞?
来:在“唱吧”中的聊天室,和别人一起唱歌,也是一种娱乐吧!这样还好,就是特别特别固执。
何:她爷爷当时是什么症状?
来:不知道,我老公都不知道,还是他长大后别人告诉他的,说是病死的。我觉得她有精神方面的问题,但她好象又很正常,可能内心有点扭曲,一直以来她都很强势。以前公公在世时都很迁就她,可能有气都撒在公公身上,我们也不知道。
2、老年人问题的特点:
何:老年人因为分析问题、感知能力下降,更容易引发精神问题、心理问题,是疾病高发的年龄段。
来:我不知道他们家族有没有这个病史。
何:如果有病史,就增加了患病风险。
来:我觉得她如果有心理问题,也无法治疗。
何:心理问题是肯定的,现在还需了解是否有精神问题的迹象。
来:我们带她去做了脑电波,显示她有焦虑症。
何:焦虑症肯定有。
来:如果说她不正常,但她又什么事情都明白,如果说她正常,她有时候又很固执、不转弯,什么事情依着她就好。
何:心理退化。
来:她这么固执,是不是跟年龄有关?
何:都有,外在事情打击、大脑的退化。
来:她很喜欢到处说,好象所有人都不好,就她一个人好。
何:她没安全感,可能总觉得别人会对她怎么样,不具备自我反省能力。
来:对,她总是说别人不好,从来不自我反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一生气很久都好不过来。
何: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哄哄她,多和她聊聊。
来:我还得带两个小孩子,照顾不过来,任由她这么下去也不行。
何:你可以找心理医生定期开导她,可以缓解,但无法治愈。
来:那她这种情况接下来会怎样?
何:会越来越严重。你多开导她,或请心理咨询师开导她,情况会好一些。
来:她不会得老年痴呆吧?她已经有中度焦虑症。我心里挺急的,我要照顾两个孩子,老公又不在,有时她动不动说别人或者生气,我会开导她。
3、家人怎么做?
何:你要把她当小孩哄,跟她讲道理她接受不了。
来:她就是接受不了,她什么事情都接受不了,就是依着她就好,好像钻进死胡同出不来了,从来不会自我反省。是不是老年人都是这样,但我看别人不是这样,我鼓励她多去和别的老人家来往,她不肯去。
何:她不具备反省能力,各方面能力不行,也无法和别人交往。
来:她就是不去,如果去了,别人不跟她聊天她也不会跟别人聊天。
何:这样做没用,她需要手把手带她、教她,即便她知道应该按你说的去做,但她做不到。
来:我每次带孩子出去,都喊她一起去,她就是不去。情愿在家里唱歌、跳舞,玩手机,但她睡眠不好,严重失眠,经常晚上十一、二点都睡不着。
何:睡眠跟情绪有关。
来:她睡不着时就不停的玩手机,让我很着急。
何:这个问题比较难。
来:我看到她这种情况,有时都哭了,觉得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她是因为有家族病史而更容易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是吗?我只能手把手教她、带她,她会好转吗?
何:没有外力帮助很难。
来:如果不帮助她,就只会越来越严重。她说过好多次想出家当尼姑,以前婆婆总是怪公公,一天到晚唠叨,在这种环境下,我老公的性格也比较固执。
何:在这种环境下会受影响。
来:我老公性格是不好,但他人还是很好的,每次他和婆婆吵架后,我都会说老公的好话来劝导婆婆。
何:你讲的话太笼统,她听不进去,要用小孩很简单的语言和她沟通。
来:我让婆婆进来跟你聊聊可以吗?
何:好!了解她的病情到了什么程度?认知能力怎样?有没有妄想、幻想?家人多哄着她,以哄的方式提高她的认知能力。
4.与老人本人的交流:
收集第一手资料,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本着进一步明确诊断的同时,给老年来访者提供情感和认知上的支持。
(具体交流在此文中略)
5、老人不愿咨询时,只能家人多关心!
咨询结束时与媳妇对话:
何:婆婆还可以,思维还比较清晰,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刚刚问她愿不愿意下次再来跟医生沟通,她说考虑一下,那就说明她还是愿意的。
来(媳妇):她刚出去时跟我说不愿意来了,说没有用。
何:其实是有用的。
来:她这是怎么了?
何:主要是没有人跟她交流,还有她自己的情绪需要有人开解。
来:你觉得跟她谈会有用吗?
何:有用的。
来:可是她刚跟我说没有用,去开点药吃。
何:那你跟她商量一下吧!
来:如果她不愿意来呢?
何:那也没办法,只能多哄着她。
来:那她会好起来吗?
何:如果没人帮助她,她自己走不出来。
来:如果她不愿意来,我该怎么帮助她?
何:你多哄她、安慰她、劝解她,天天跟她说好话,象哄孩子一样。如果她有什么不明白的就跟她讲道理。她觉得没用,是因为心理咨询就象锻炼身体一样,慢慢产生效果的,她以为心理咨询象发功一样,可以直接除去她的心理障碍,那是她对心理咨询期望太高了,所以会觉得没用。但其实还是起了作用的,学习也都是有个过程的。
来:她很固执的,如果确定不来就是不来了的。
何:那就只能吃药,你自己多哄她了。
附:
老年性精神障碍锁定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又称老年性精神病,发生在老年期,即60岁以后。由脑萎缩、脑血管疾病、脑变性等大脑衰老性病变所致的一类精神障碍。患者早期以记忆减退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焦虑、抑郁、易激动,以及有悖伦理道德的人格改变,实施一些与其身份、地位、修养和经济状况不相符合的行为如小偷小摸、触摸陌生异性、当众裸露生殖器、与儿童争抢食物等。随着年龄增长,病程快速发展、恶化,3~5年内患者便不能自理生活,呈痴呆状。躯体检查可见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体征。此类精神障碍现如今尚无治疗措施,最终以痴呆为结局。上述症状体征若出现于老年期以前,则称之为早老性痴呆。
中文名
老年性精神障碍
外文名
Wernickesyndrome
目录1病因及常见疾病
2常见的老年精神障碍特症
3治疗原则
病因及常见疾病老年性精神障碍病因比较复杂,既有生理原因又有外界原因,具体体现以下几点:首先,大脑是支配身体做各种运动的重要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逐渐老化重量减轻,反应速度降低、记忆力减退,严重情况引发老年痴呆症;其次,老年人容易患上慢性疾病,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承受较大精神压力。另外,部分老年人心理、思想承受能力较差,遇到事情比较激动、焦躁不安等,增加神经障碍病症发病机率;最后,部分老年人家庭条件较差,无法给予老年人系统的关怀和照顾,致使老年人忍受孤独、寂寞等埋下患老年性精神障碍的隐患。
常见的老年精神障碍特症1、焦虑:焦虑和烦恼,自主神经功能兴奋,运动性不安,过分警觉和惊恐发作。
2、抑郁:情绪低落、兴趣缺乏,自责、自罪、自我评价低;思维迟缓和妄想症状,甚至产生厌世想法和自杀观念;意志消沉,严重者可表现为不语不动、不吃不喝;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不深和噩梦。
3、语言沟通障碍:对语言理解困难,患者不能理解他人所讲的意思,言语表达困难,不能完整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及传达自己的知识,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
4、适应技能缺乏:由于孤独、退缩或与外界环境隔绝,因而丧失了基本生活技能,失去了自己所应具备的技能,如自我照顾、家务技能、购物,履行社会行为的能力,其结果是不能在仅有很少照顾的环境中生活,失去了独立及半独立生活的能力。
5、人际交往困难:不论在家庭或社区,也不论是工作或娱乐,常可发现他们程度不同地丧失了与他人正常交往的能力,不会与人交往。由于精神疾病的影响,使之缺乏人际交往的动力,在交往过程中注意力涣散,难以集中。
6、社会支持不足:患者长期患病及长期住院往往导致其社会技能丧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社会环境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角色也不能完成。家属和周围人对于患者疾病的认识偏差或者能力受限等等。
治疗原则现如今,老年性精神障碍尚无根治方法,为降低病症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性格特点,采取对应护理策略,并正确态度认识患者行为,以和蔼平和的语气和患者交流,通过谈心等方法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通过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帮助患者尽早摆脱病症困扰。
何老师案例集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