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药物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药物有哪些
2020-1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www.jk100f.com/m/
药物源性帕金森综合征(DIP)
药物源性帕金森综合征(DIP)不是原发性帕金森,它是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一组帕金森症状群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状包括:运动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传统的抗精神病药发生率约百分之三十。临床表现为动作笨拙,迟缓,少动,肌肉僵硬,面具脸,前冲步态,静止性震颤和流涎,多汗及皮脂溢出,一般于治疗数周至数月发生,但也可能发生较早。容易漏诊误诊。
一、哪些药物可能导致DIP:
(1)多巴受体拮抗剂
①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
代表药物奋乃静、氟奋乃静,其结构含哌嗪基和含氟元素(三氟丙嗪、三氟拉嗪),容易引起帕金森综合征,含硫元素,如氯丙嗪、甲硫达嗪,短期小剂量诱发锥体外系反应的作用相对较弱,但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诱发DIP。
②噻吨类药物
代表药物氟哌噻吨(黛力新),其基本结构与吩噻嗪类相似,其中三氟噻吨诱发帕金森综合征较多见
③丁酰苯类药物
代表药物氟哌啶醇,含氟及含哌嗪基的氟哌啶醇,三氟哌多较易引起帕金森综合征,但较吩噻嗪类药物轻。
④苯甲酰胺衍生物
代表药物舒必利、硫必利、氨磺必利等,该类药物临床作为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抑郁和行为异常)及肌张力障碍的常用药,应用较广,因此引起帕金森综合征也较多。
(2)止吐药
代表药物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西咪替丁、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等,长期大量应用易诱发帕金森综合征。
(3)多巴胺耗竭药物
代表药物如利血平、降压灵。长期应用易诱发帕金森综合征和抑郁症。国民降压神药北京降压零号中含有利血平,若选择此类药物作为长期降压药,有DIP风险哦。
(4)钙通道阻滞剂
代表药物氟桂利嗪(西比灵)、桂益嗪,在用药数周或数月后可出现帕金森综合征,是我国基层患者DIP的主要原因。
(5)抗抑郁药:
①三环类或四环类抗抑郁药
代表药物多塞平,阿米替林等,易诱发帕金森综合征。
②SSIR类抗抑郁药
代表药物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等,近年来有报告增加趋势,尤为对有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患者合用可能加重症状,抗抑郁或焦虑药能增强中枢5-羟色胺活动,抑制多巴胺功能引起DIP。此类药物尤其禁忌与MAO-I(司来吉兰,雷沙吉兰)联用,可能诱发致命性5-HT综合征。
(6)抗心律失常药:
代表药物胺碘酮,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更易诱发。
(7)抗组胺药物
代表药物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等,应避免长期或大剂量应用。
(8)其他
两性霉素B、氟尿嘧啶静注后,少数患者出现帕金森综合征。此外,哌替啶、利培酮、曲美他嗪、碳酸锂、丙戊酸、苯妥英钠也有报道可引起帕金森综合征;
(9)多种可疑药物联用
如舒必利与氟桂利嗪合用,更易诱发DIP。
二、如何预防DIP的发生:
(1)尽量避免选用锥体外系副作用多的药物;尤其对于年龄60岁的患者;
(2)短期用药,此类药物避免大剂量,长期用药;
(3)避免联合应用有导致DIP可能的药物;
(4)早期识别DIP,临床常有抑郁症患者在抗抑郁药治疗之后出现少动,面具脸,误认为抑郁控制差,持续加量导致DIP症状加重者;
三、DIP在停药后可以逆转吗?
研究认为,90%的DIP患者在停用相关药物后症状科逐渐消失,但有10%的患者停药后症状持续,甚至进行性加重;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DIP,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对避免患者进展为不可逆的帕金森综合征甚为重要;在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之前应该全面评估患者服用的药物,防止误诊误治。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从网上整理而来。由于帕金森病人个体差异大,每个人情况可能都不一样,涉及到具体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