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智力障碍amp妻女精神分裂79岁
2021-2-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年7月,青岛,一则“魏世杰女儿海燕走丢”的消息被广泛转发,众多陌生朋友积极寻找下,海燕走失第二天便被送回家,这件事还登上了《青岛早报》。
79岁的核武老人魏世杰再度走入大众视野。
不少人认识他,应该是通过朗读者的节目。
他是一位伟大的核武器研究员,献身国防事业26年;
他也是3位特殊需要人士的家属,儿子智力障碍,妻子女儿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面对苦难,他一面自嘲“倒霉老头”,一面又说“不仅要热爱幸福的生活,也要热爱苦难的生活”。
他的不平凡经历,对家人的爱与照顾,让董卿和现场观众,泪流不止
他是一名伟大的核武老人也曾是一个孩子都不认识的爸爸20世纪50-60年代,世界各国都活在美苏两国的核恐慌下,为了打破两国核威胁与核讹诈,国家决定自主研发。
一大批满怀热血的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挺进青海,消失于茫茫戈壁荒滩。
魏世杰就是其中之一。
年,刚刚从山东物理系毕业的他,就被派往青海基地——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参与氢弹研制,随后也一直从事武器研制工作。
其间,魏世杰累计有17项科研成果,赢得国防科工委奖励。
实现了个人价值,也获得了不少荣光,在外界人看来,他的人生完美到令人羡慕。
可他的前半生报效了国家,却辜负了家人,尤其错过了儿女的成长。
魏世杰爱人陈位英也是国防事业的科研人员,从事化学分析工作。
两人十分恩爱,有了一双可爱儿女。
工作特殊,他们只能将孩子送回老家。
刚到爷爷奶奶家时,魏世杰的女儿不吃不喝,连喜欢的牛奶看都不看一眼,哭得撕心裂肺,非找妈妈不可。
一边是女儿苦苦呼唤,一边是国防事业号召,魏世杰夫妇内心中的挣扎可想而知。
但最终他们还是狠下心来,撇下孩子,按期返岗。
回去的火车上,魏世杰看着妻子哭了一路。
婚前,两人每年只有1次探亲假,每次16天,年轻时假少没什么,魏世杰恨不得自己能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国家建设之中。
可婚后夫妻俩数着日子,捱到假期,立刻收拾行李,回老家看孩子。
他们专门买了女儿喜欢的牛奶,兴冲冲地进了门,可孩子不敢拿,也不敢吃,因为已经不认识爸妈了。
其实,他们对孩子们也谈不上多熟悉。
小孩子长得快,一年一个样,而魏世杰夫妇是双职工,探亲假变成了3年1次。
好不容易亲密起来,16天的探亲假却一晃而逝了。
分别时刻,大人望孩子,孩子望大人,皆是眼泪汪汪。
终于,重返老家等待他的不是天伦之乐,
而是一个又一个命运的残酷玩笑
年,为国防事业奉献了26年的魏世杰夫妇,终于回到老家山东青岛工作。
魏世杰以为自己终于有机会享受普通的天伦之乐。但“倒霉”的事情却一件接着一件。
魏世杰的儿子魏刚生于年,探亲时,他发现儿子与同龄人有些不同,老师也说他有点“缺心眼”。
魏世杰还以为儿子本性天真烂漫。
却没想到,17岁的儿子,说话还和六七岁小孩一样。
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儿子属于先天性智力障碍,无药可医。
魏世杰为儿子刮胡子
魏世杰夫妇好不容易振作一些,庆幸还有女儿可以扶持弟弟,可没想到——
刚从成人大学毕业的女儿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年,女儿海燕因为工作和爱情双重打击,晚上总睡不着。
总觉得有人要害她,还出现了幻听,耳朵里有个声音,她说那是"老神",时常沉浸在老神对话中。
魏世杰为女儿梳头、擦脸、穿衣
年,妻子受不住生活的残酷打击,先是患上了抑郁症,随后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原本幸福充实的家庭,一下子出现了3个重病号,家庭的重担和希望全落在了魏世杰一人身上。
魏世杰自嘲,我把自己叫做‘倒霉老头儿’,是不是很恰如其分?
搅弄炸药、书写科普的双手拿起扫把、炒勺也许是在茫茫戈壁见惯生死病痛;
在从事核武器研发时,已经习惯应对高压环境与不确定挑战;
十年动荡,已饱经磨难;
魏世杰没有被命运压弯,而是用那一双曾搅拌过炸药、书写科研材料的手,拿起扫把、炒勺;
儿子魏刚因智力障碍,生活无法自理,洗脚、洗澡都需要人照顾,还总爱往家里捡烂水果、臭鱼虾,经常与街坊邻居发生矛盾。
眼看自己年龄越来越大,魏世杰最发愁的就是,自己走了,孩子怎么办?
为了儿子尽快学会独立,魏世杰专门为儿子写了一封《魏刚守则》:
“每天要拖地板,倒垃圾,耽误一次,扣零花钱5元”;
“不买腐烂的水果,不买烂的鱼虾,违反一次,扣零花钱5元”
为了妻女,医院和精神病院奔走,还要时刻提防她们自杀。
家里女儿和妻子的药物堆成山,但每一种药该如何吃,几点吃,魏世杰比护士更清楚。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太多突发奇想和古怪要求。
一开始,魏世杰对精神分裂症了解不深,还以为女儿在恶作剧,甚至打过她两下,后来他才知道,女儿是生病了,她也不愿这样的。
他常常眼睁睁看着精神疾病对妻女的折磨。
一天半夜,魏世杰被女儿惊恐的呼唤惊醒,“爸爸,爸爸,地上是什么东西?”
可魏世杰不管瞪大双眼,也什么都没发现。
女儿却坚持说:“你再仔细看看,地上是什么东西。”
这次,魏世杰终于发现地上有一根头发丝,
便问女儿,“是不是这根头发?”
女儿立马点头,“对对对,这个东西不得了,它在这地方的话,我今天晚上就睡不着觉了,你必须给我把这拿走。”
就一根头发,魏世杰问女儿,“你自己捡起来,扔了不行吗?”
但女儿立马拒绝,不行不行,它太危险了。
家里的碗底有水,女儿说不行,魏世杰就把水甩净,女儿还不行,魏世杰就再甩一次、十次、二十次。
在朗读者节目中,董卿问他,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意义是什么?
魏世杰认为父亲是孩子最大的支柱,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亲就要挺身而出,责无旁贷地为他们遮风避雨。
魏世杰对子女的爱与照顾,不求回报,不设期待。
但他没想到,原来女儿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因为疾病影响,女儿多次尝试自杀,好在发现及时,抢救了回来,她在遗书里写道:
“爸爸妈妈,你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妈妈,我这一辈子不能报答你们,我下辈子报答你们。”
当魏世杰忙于照顾女儿时,妻子也割腕自杀了。
被抢救回来后,她说了一句,“老魏,我看你太累了,我要是死了,你还稍微轻快点。”
那一刻,魏世杰泪流满面。
从青海到四川,两人是爱侣,也是战友,这么多年风风雨雨,两人一直相互依靠。
曾经,为了魏世杰能够在工作上多出成果,贤惠的妻子包揽了全部的家务。
他紧紧抓住妻子的手,决心一辈子,不离不弃。
年轻时,为了国家,将生死抛之度外79岁,因为家人,不敢病不敢死魏世杰的青春献给了国防事业,从未考虑个人生死。
对研究人员来说,参与核武器研发,即签下了生死状,随时可能以身报国。
而魏世杰负责浇筑炸药和炸药的性能测试。
烈性炸药极不稳定,稍有碰撞,就会引发爆炸,一次炸药脱模时,意外落地,在场四人立即死亡。
砖头和水泥都被炸得粉碎,现场找不到一块较大尸骸。
魏世杰和战友就只好将现场所有尸骨捡起,分成四堆,放在四个棺材。
四条非常年轻的生命,连同身上工牌,就此在沙漠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是第一次,魏世杰和战友真真切切、亲身体会到粉身碎骨的含义。
但没有人退缩,为理想现身,死得其所。
但退休后的魏世杰,不仅怕死,甚至连生病都怕。
他的晚年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帮儿子洗脚、剃胡子;
给女儿梳头,买卫生棉;
为妻子量血压,按摩头部,
下棋、上老年大学、出国旅游,这对他来说都是奢侈。
有人感叹这样苦难的生活太难熬,但魏世杰却表示,照顾自己的亲人,怎么能算作苦难。
人生就像一块硬币的正反面,有幸福,有苦难,热爱幸福生活又热爱苦难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
其实,他偶尔也会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书籍和笔杆就是他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和逃离眼前压力的窗口。
热爱写作的他,每天都会尽力抽出两个小时创作。
他的自传体小说《禁地青春》在天涯连载时,广受欢迎,一年内点击量就破了万次。
随后,他又写下了广受欢迎的《东方蘑菇云》《隐姓埋名的人》《转动的魅力》《原子小演义》《现代兵器》《核武老人26年亲历记》等等。
这些书的内容几乎都是围绕魏世杰自己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如果有机会人生推倒重来,不知道他是否还愿意选择抛家舍业,投身核武研发。但我们知道,那段日子,给了他很多直面生活挑战的勇气。
魏世杰这辈子最引以为豪且不觉遗憾,就是他坚持搞了一辈子的核武研究,并且晚年写下了《禁地青春》,记载了一代人的青春。
在未出版的《禁地青春二》中,魏世杰把家人的病都“治”好了。
虽然现实没有如此美好的结局,但魏世杰早已看开。
他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健康,多抗一段时间,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但年过古稀的他,照顾家人时,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因为关节炎,就算做个饭,他都要坐下休息一会儿,为此,他专门请了钟点工。
人生总有落幕,魏世杰的堂哥、堂弟、几个常来探望的老友都离开人世,妻子也长期卧病在床。他知道自己这一代人的生命都已进入倒计时,他为孩子购买好了医疗和社会保险,希望自己离世后,孩子也能领到退休金。
也有养老机构表示,愿意为魏世杰一家免费提供生活保障和照护,但他拒绝了,“我觉得自己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还可以,所以妻子和儿女,还是应该由我照料下去。”
手牵着手,一起看海的魏世杰和他的子女
愿天下所有孩子幸福安康
愿天下所有父母幸福安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