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好好关心一下老年人抑郁症
2018-2-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如果你不甘心就这么老了
DOITRIGHTNOW
全球第二大的健康问题最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的抑郁症患者都明显增加。据统计,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达2亿多人。国内曾有大型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和北京市的调查均显示,65岁以上人群抑郁症患病率约4.4%,重度抑郁者有1%至5%;70至85岁及以上老人患病率则增加一倍。精神健康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显著因素。但是,大多数老年人的精神病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治疗。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对精神病的认识水平不高,或是因为社会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排斥带给患者个人的心理恐惧,导致他们不愿意接受治疗。
在众多的精神问题中,最主要的症状就是抑郁。抑郁是老年精神健康问题中最难诊断也最难治疗的一种。在患有抑郁症状(Dprssivmoods)的老年人中,低于3%的人患有所谓的主要临床抑郁症(ClinicalDprssion),抑郁情绪可能是暂时对压力的反应,也有可能是生命中重要的压力事件。当老年人可以运用自身心理、心灵和社会资源解决失去和压力时,抑郁情绪自然就会不消而散恢复到原先水平。
情绪的起伏是心理自然反应的现象。人的情绪一天当中都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何况一生漫长的过程呢?人是感性的动物,人非草木,是不可能没有抑郁经验的。可是若没加以适当处理,拖延久了会影响了日常生活。一旦有了身体的症状,严重的就成为”临床抑郁症”(ClinicalDprssion)了。临床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的、经常性发作的抑郁状态,对情绪和身体机能都有很大影响。
抑郁症的主要病症临床抑郁症是一种无能状态,患有此症的老年人可能会丧失所有能力。临床抑郁症的发病并非只是单一病因,其中可包括生理因素(遗传、脑内物质起变化和中风等)、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角色转变、配偶/朋友去世等等),而抑郁症患者是有以下病徵(MuiKang,):
持续性的情绪低落(可比喻为:戴上灰色眼睛看世界)
对平时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
失去动力(工作上或休闲上)
专注力差
体重减轻或者胃口明显变化(降低或增大)
几乎每天失眠或者过多睡眠
几乎每天精力下降或疲劳
反应缓慢
几乎每天都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者有罪咎感
几乎每天注意力和决断力都下降
想到死亡或者自杀。有强烈罪咎感、无助无望的情绪、甚至有自杀念头。
有些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会表现得精神紧张,坐立不安和感到身体不适,如:头晕、心悸、脚软。基于老年人对抑郁症认识不足及对精神病的抗拒,有些老年人视这些抑郁症的徵兆为身体上的毛病,亦有把它们误以为是老年人失智症的病徵。例如,很多老人将抑郁当做甲状腺出了问题,或有类似的症状的其他身体疾病。对于这种状况,最好先作身体检查(早期检查在临床上尤为重要,通过全身检查,发现早期症状是治癒疾病重要一步)。倘若身体没有疾病,经医生诊断确定为”临床抑郁症”(ClinicalDprssion),社工或家人需要鼓励老人尽早参与治疗,不要延迟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得到适当的诊断和医治的机会。延误治疗会形成大患,轻则备尝折磨之苦,重则导致轻生自杀。
抑郁症老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抑郁的情绪。抑郁症也会隐匿。隐匿性抑郁症并不像典型抑郁症那样有明显的情绪低沉和言行减少,而是表现为众多的躯体不适,真正的抑郁被隐匿得很深,故得此名。由于病人对于身体机能投诉颇多,可涉及到许多系统和器官,许多化验结果又正常,从而较难识别其“庐山真面目”。隐匿性抑郁症的症状有晨重夕轻的昼夜规律和春秋季重夏季轻的季节性规律。这些均是隐匿性抑郁症的特点。因此,若遇久治不愈的“神经衰弱”等病,应考虑是否有患此病的可能(MuiShibusawa,)。
抑郁症的年龄差别老年抑郁症经常被认为与年轻的成年人的抑郁症有很大不同。持有这种错误概念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有很多医学和心理社会的变数是随年龄变化的。确实,很多抑郁症患者在老年人口中出现更频繁,比如中风、心脏病和关节炎都与重性抑郁相关联。
对抑郁的不同诊断常常被这些医疗状况所混淆,尤其是面临那些认知技能状况有损伤(例如失智症或者精神分裂)的病人时,会陷入诊断和治疗的两难困境。一些研究者尝试比较中年和老年住院病人,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发现这两个组之间并没有大的差别。老年群体更易出现体重减轻、便秘症状以及更少自杀念头时,这两组抑郁症病人在主要症状、家族史和治疗反应上依然具有可比性。
当对抑郁症状较轻的门诊病人进行研究时,在中年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不同就会出现:老年病人会多出一些身体症状,例如腹部压迫感、睡眠不好、倦怠、便秘以及对死亡和抑郁感的念头会增长。当比较老年和较年轻群体抑郁病人时,其他研究报告指出,因为不同年龄组的客观的临床评价的抑郁率是一样的,只是年老病人通常较少倾述其抑郁症状、愤怒和精神紊乱念头。由于在两组人群之间对抑郁的客观测量方法没有明显的不同,可以假定年长者群较少倾述他们严重的症状,当评价一个年老抑郁病人时,应当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认真考虑,尤其是在初期的判断阶段。
老年人自身的抑郁症防御机制老年人有各种社会心理途径处理不同的情绪、焦虑和挫折,这些途径被称为防御机制,是内在、自发、和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过程。这些防御机制包括:
否认,选择用对否认的态度去逃避疾病、伤残,压力和情绪反复;
投射,老年人下意识地否认自身不安、多疑,和恐惧情绪而试图通过把情绪投射在其他人身上来处理焦虑,将一切不愉快的遭遇,通过于他人或环境,借以作为解决挫折冲突及维护自尊的手段;
退化,老年人因为疾病的压力而丧失他们“成人”的一面,表现得像孩子般。退化不适应的后退,通过这样的后退,人就不必面对必须要克服的压力,老年人需要找到一个舒适的地带躲在里面,直到他已经做好情绪上的准备去改变或者继续向前。
心理转移,转移的功能是通过把真实的焦虑和不舒服转移到其他目标或环境上面,举例来说,一个身体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的人,可能会把他情绪上的痛苦归结到空气质素上,说空气质素远远不如他年轻时候那样好了。
身心疾病,老年人应对焦虑的同时,自己的心理问题也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出问题。他们会不断去找医生,以不断的抱怨健康问题之形式表现出来。即使症状不能消失,起码可以得到注意和关心。有身心疾病症状的老年病人应该被聆听,被接纳。如果老年病人的健康状况得到特别照顾,身心疾病可能改善。
小结对人生中的压力事件、变化和重大转折而做出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心理体验。精神疾病和情绪问题都不是正常老化的必然过程。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并不必然会经历更多的情绪困扰。当人变老时,他们仍旧有能力应对年龄变化和生命转折带来的压力。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面对压力时,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老年人可以像其他年龄段一样,拥有令人愉悦和有魅力的性格。换句话说,老人在面对压力、失去、变化和人生转变时会面临各种情绪挣扎,但这些是人生经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老人富有智慧和经验,对生活具有抗逆力。
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学习的过程。对重大压力事件正常的情绪反应,例如退休、亲友过世、健康状况恶化、失去独立生活能力,都是性格成熟的必要经历。老人本身具有的抗逆力,可以帮助他们利用时间愈合心理创伤。事实上,情绪学习也是老化必经的过程。如果老人可以欣然接受老化带来的生活改变,学习适应的技能,他们就可以运用学到的应对能力支撑自己和他人,让生命更有意义。所以,如果积极解决问题,生活中的挑战就能转变为对老年人的祝福,用自己照亮他人生命。
老年社工需要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包括抑郁与自杀、阿兹海默氏失智症、认知损伤、精神疾病和其他与压力失落相关的情绪压力症状。社工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家人和照顾者合作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老年人的情绪挣扎是正常现象,他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借力于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与自己的能力,解决面对的困难。
但当老人无法应对负面情绪,甚至已经转化为抑郁症时,社工需要介入、鼓励、教导老人积极应对情绪压力,尽早治愈精神疾病。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鼓励老人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社工应当鼓励老年人诚实地评估自己何时开始需要他人的帮助,能够有尊严和合作地接受帮助,心甘情愿而且有能力寻找能使自己满足的事物来代替过去所丧失的。作成熟的选择使自己有操控感和满足感。而且,从利他主义考虑,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对于他人的关心也会带来对自己生活的充实感和意义感。
渐老或许是生命中最孤独的过程但“不老调”愿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