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上会,竟被证监会否决13亿中国
2018-9-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来源:并购优塾(ID:moneyC2C)
作者:并购优塾团队
这一幕,万万没想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东方财富、投行最前线,刚刚,医院,中国最大的民营精神病院,在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年第19次工作会议上,IPO被无情否决。
不仅如此,今天上会7家企业,6家都被否,创下新的单日否决纪录。估计保代同仁们看到这一幕,都快要精神崩溃、医院了。
就在你看到本研究报告时,有一位朋友编的段子正在朋友圈流传:
审核委员问:发行人材料中说,中国每8个人就有一个精神病,请问今天参与审核的我们几人中,谁是精神病?
发行人:呃……你们都不是。
委员:如不能如实说明,发行人涉及夸大行业空间和市场容量、误导性陈述。
好吧,段子看完,问题来了:
中国13亿人,究竟有多少精神病?
你可能不知道,其实你和精神病,只是一念之差。在中国,其实粗略一算,每6个人中就有1个是精神障碍患者,患病率高达17.5%。
这个17.5%,可不是老夫瞎编的数字,而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年发布的最新数据。
根据FrostSullivan的报告,中国现时有超过1.8亿人患有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治疗市场,规模预计可达亿。
作为韭菜,或者金融人士,没准你哪天盯着K线,盯着盯着,突然就会魔障了。有那么一些瞬间,或许还会有从楼顶往下自由落体的冲动。
在北上广深这类房价高、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地方,如果你身处金融行业,那就更要当心。
真的没准,医院,就是你下半辈子的归宿。
医院,这家来自浙江温州的民营精神病院,医院林立的精神病领域,杀出重围,做出了国医院,并于年登陆港股(代码.hk)。
虽然今天,医院被否,无缘A股IPO,但是,没关系,对精神病领域有浓厚兴趣的韭菜们,在港股仍然可以找到它的股票。无论能否A股上市,都并不能阻挡治疗精神病这门前景很大的生意。
本案,如果只是让你看一个段子,或者精神病院被否决的噱头,那就没意思了。除了精神病,你还得一点更深入的东西。
来,看看数据,你未来要去养病的地方,财务状况如何:
年-年1-6月,它营业收入分别为2.9亿、3.4亿、4.1亿、2.8亿;净利润为5,.86万、5,.19万、6,万、3,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5万、-万、4,万、.16万。
之前优塾投研团队分析过,无论医院IPO结果如何,医院这个细分领域,都是值得你终身的“好生意”。
今天,我们从医院延伸开,把视角放得更广一些,同时在A股、港股、美股三大市场,找一找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标的。
在A股,以爱尔眼科、美年健康为代表;
在港股,以康华医疗、希玛眼科为代表;
在美股,医院管理集团HCA、为代表;
接下来,仔细分析一下,医院这门生意的财务特征,以及标的筛选逻辑,看看谁最值得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案提到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问题,以及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套路,建议细研读财务魔术、财务炼金术、IPO雷区、并购之美。提前看穿套路,避免被收割。
—1—
治疗精神病,是一门大生意
医院
再到中国最大民营精神病院
▼
开场前,先普及一个东西。
对精神病的发病率,之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在中国,差不多每8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精神病。其实,这个数据不对。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年最新数据,我国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是17.5%。
这个发病率数据,从最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到最轻的睡眠障碍都包括在内。也就是说,真正的“重型精神病”,患病率没有那么高。医学上统称的“精神障碍”,和民间俗称的“精神病”,并不是一回事。
此外,你看了这个数据,可能觉得中国患病率很高,但其实美国更高,是26.4%,远高于中国。看样子,精神病发病率,和经济发达程度基本正相关。
康宁病院,做的就是治疗精神病的生意,其中包括普通精神科、老年精神科、行为医学科、心身障碍科、临床心理科等,给予精神和心里疾病患者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
医院的实控人为管伟立,和其妻子共同持股比例30.32%。
▼
管伟立,年从温州卫校毕业后,被医院当医生,很快展现出在这个领域的天分。
年,医院成立,床位五十张。总共的医护人员就4个人,管伟立本人、他太太王莲月,以及1名护士、1名清洁工。
年,医院被评为三级乙等精神病院,床位超过张。
如今,20余年后,小诊医院。
年5月20日,医院登陆香港联交所。
截至年6月30日,医院拥有10医院、管理4医院、1医院、医院、2个精神病科室,共有床位张,拥有国内唯一一个三甲民营精神病院。
—2—
医院的商业模式
重资产生意
折旧、摊销需重点
▼
医院,资产中最大的部分,为固定资产(医院大楼、设备)、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与长期待摊费用(医院装修)。
年-年上半年,医院的几大资产:
固定资产,.88万、.58万、.65万、1.88亿;
在建工程,.54万、1.05亿、1.98亿、2.57亿;
无形资产,.96万、1.11亿、1.26亿、1.53亿;
长期待摊费用,.17万、.73万、.58万、1.09亿。
看完以上几组数据,给你一个思考题:它们,透露出什么信息?
答案:
第一,年在建工程(盖房子)、无形资产(买地)都大幅增加。
第二,一年以后的年,长期待摊费用开始大幅增加,说明盖完房子之后,装修费用开始计入财务报表。
第三,很明显,年是它扩张的关键节点。
它,是一个典型的重资产公司,而在对重资产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一定要着重,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因为,这两个科目中,存在不少利润调节空间。稍做变动,就能大幅影响净利润。
在折旧和摊销中,需要重点的有三点:
1)折旧摊销方法的选择;
2)预计净残值;
3)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方面:
如鹏博士,年9月,上调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将线路资产的折旧年限有8年,变更为8-15年,通过此处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将减少3.54亿,预计增加净利润3亿。
无形资产摊销方面:
如乐视网,对影视版权一直采用平均年限法,而同业上市公司均采取加速折旧法,乐视网的会计处理,会减少它的无形资产摊销,从而抬高利润。
回到本案,我们拿医院与同业进行对比,来看它的折旧和摊销,做的怎么样。
—3—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同业对比谁更谨慎
投资中需要剔除影响
▼
医院,固定资产中以房屋建筑为主,折旧采用平均年限法,折旧年限与净残值如下:
▼
其房屋及建筑物使用寿命为3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年折旧率为2.7%;医疗设备使用寿命为3-1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0-5%,年折旧率为9.5%-33.3%。年,它的固定资产折旧高达.45万。
对于无形资产,它采用直线法摊销,具体未披露,对于长期待摊费用,它采用6、8年直线法摊销,具体如下:
▼
年,它总共摊销金额为.13万。
看完它,我们来对比同业其他代表公司:
爱尔眼科——
年,爱尔眼科固定资产中以医疗设备为主,共有7.69亿,当期计提折旧1.4亿,折旧年限、净残值如下:
▼
年长期待摊费用余额为3.25亿,对长期待摊费用采用5-8年直线法摊销共计提.91万;对无形资产采用直线法摊销,未披露摊销年限。
美年健康——
年,美年健康固定资产中,以医疗设备为主,共有9.37亿,当期计提折旧1.08亿,折旧年限、净残值如下:
▼
年长期待摊费用余额为3.6亿,对长期摊销费用采用5、10年直线法摊销,共计提1.07亿无形资产摊销;对无形资产采用直线法摊销,未披露摊销年限。
▼
对比三者来看,在长期待摊费用上,医院摊销政策更为谨慎;在折旧计提方面,爱尔眼科的折旧政策更为谨慎。
三家的折旧政策,谁更好,这个问题并没有明显答案。
不过,站在投资机构角度,如果要在标的间进行横向对比,必须剔除折旧摊销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对此类似行业,进行财务分析时,采用息税折旧摊销前净利润(EBITDA)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对比起来,更为精确。
—4—
两处细节
应收账款、影视账款
透视这门生意的商业逻辑
▼
关于EBITDA和现金流,直接上数据:
-年,医院的EBITDA为.54万、.77万、.35万。
同期,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仅为3.45万、-万、4万。
▼
注意,此处值得你重点,并进行延伸思考。
息税折旧摊销前的净利润,大幅高于经营性现金流,那么,这部分现金流,去哪儿了?
答案: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里。
先看应付账款,对应的是它的上游。
医院的上游为医药、医疗器械公司,医院对于医药、医疗器械公司强不强势,这需要看,其对其可不可以欠款。
对于应付款,我们之前研究过,比较典型的是整车制造行业。
整车制造商,不仅对上游能欠款,甚至还会要求上游供应商在其附近建仓库,进而确保它自己零库存,对零配件随用随取。它们欠上游零配件厂商的钱,对于它的财报来说,就是“应付账款”。
医院,照理说应该同样强势,对于它们的上游医疗器械、医药公司来说,应付账款也是常态。
不过,医院,应付账款并不高,-年,.98万、.61万、.1万,占营业成本的比例为1.32%、9.38%、15.9%,剔除、年应付款中的应付款为欠施工队的施工款,对于上游的医疗器械、医药公司的应付款,就寥寥无几了。
这说明什么?医院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它的话语权并没有很强。
再看应收账款,对应的是它的下游。
医院的下游为病人,大多数情况下,账款不多,但康宁病院的应收账款,却不少。
-,医院的应收账款为.94万、1.23亿、1.43亿,占收入的比例为32.4%、35.81%、34.41%。
看完数据,估计你会有点惊讶:WTF!医院给病人看病,还能让你欠这么多钱?
没错,精神病就是这样特殊。
康宁病院的应收账款多,与它的主业有很大关系,精神病,不像其他外科、内科等疾病,平均住院周期更长,需要漫长的治疗周期,甚至很难分辨是否彻底治愈。
总而言之,得了精神病,就得长期住院,而长期住院治疗,就会导致应收账款多。
这,医院最为显著的不同。
对上游的应付款少、对下游的应收款多,就造成了医院利润与现金流之间巨大的差异。
站在投资机构角度,从这两个细节来看,医院,对上下游话语权都不算很强。
紧接着,你可能要提一个问题:
既然它的话语权不强,那你给老子找个话语权强的来看看?
—5—
应收应付
透视上下游话语权
对比A股、港股、医院标的
▼
好,优塾投研团队下点血本,给你挖遍A股、港股、美股的公司,找几家来对比一下。让医院,或者商业模式类似的健康管理机构,到底有多强。
先来看全世界最牛X的:
HealthcareofAmerica(HCA.N)——医院集团、医院,几乎覆盖所有领域,主要为内科、普外科、心脏科、肿瘤科、骨科、妇产科,目前市值亿美元(约合.83亿人民币)。
HCAHealthcare,Inc.ownsandoperatesapproximatelyhospitalsandapproximatelyfreestandingsurgerycentersin20statesandLondon,England.
然后,再来看看中国排名最靠前的:
康华医疗(.HK)——医院,也是中医院,其主治病症为心内科、妇产科、骨科,目前市值35.65亿人民币。
爱尔眼科(300)——全球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主治病症为眼科(近视眼),目前市值.19亿人民币。
美年健康()——中国领先的体检机构,大数据、大健康概念,主要从事体检,目前市值.61亿人民币。
这几家公司,我们以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例、应付账款占成本的比例,分别来看它们各自对上下游的话语权:
▼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优塾投研团队)
数据自己会说话,简单翻译一下:
从事骨科、心脏科、肿瘤科、妇产科的HCA,以及康华医疗对上下游的话语权最强。其中,HCA的强势,已经到了极致状态:它的成本,几乎全部都是对上游的应付账款。
这是啥概念?简单来说,已经到了“空手套白狼”的地步。
拿优塾吃瓜店来举例,以前我先从瓜农手中买西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后榨成西瓜汁,卖给下游客户。
而现在,瓜农把瓜先赊销给我,我不用先付钱,等我卖完西瓜汁、收到钱之后,再考虑给不给瓜农付西瓜款。
这就是HCA这类公司的境界。对下游的销售周期,已经快于对上游的账期,这样的经营,实在厉害。
其次,治疗近视眼、白内障等疾病的爱尔眼科,话语权也比较强。下游账款很少,对上游的话语权不错。
几家公司排名数下来,再往下是做体检的美年健康。到最后,才是治精神病的医院。
很明显,医院和其他几家,没法相提并论。
—6—
医院扩张两大方式
自建、并购
▼
医院这个商业模式,市场容量大、生命周期长、护城河高、定价权高,按优塾投研团队的行业研究框架来看,是经久不衰的好生意。
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可扩张性”,能否复制,快速扩大规模。
我们之前分析过,对“人”、对“医生”的依赖度越低,可复制性越强。这也就是为什么爱尔眼科、美年健康,能够急速扩张的原因。
扩张有两大途径:
1)医院,会在财报中的在建工程中体现,但医院周期很长,扩张缓慢;
2)医院,会在财报中的商誉中体现,直接成型,扩张很快;
医院主治病症的影响,因而增长快慢不同。
如本案的康宁病院,主治精神病,不同于眼科、体检中心等,对医生的依赖更多,对护理的依赖也很强(因为要长期住院),因此很难快速异地复制,因此,扩张只能选择相对较慢的医院。
-年,医院的在建工程为.54万、1.05亿、1.98亿。
从在建工程和商誉的角度,我们再看其他四家代表公司,由于HCA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不在此处对比之列。
其余三家代表公司中,非常依赖医生的康华医疗(骨科、妇产科、心内科),采用自建扩张,年收购物业、厂房花费.8万。
而对“医生”依赖更少、对仪器依赖度更高的爱尔眼科和美年健康,均能依靠并购进行扩张。
年,爱尔眼科账面存在4.48亿商誉,商誉占净资产比例为15%,美年健康存在7.1亿商誉,商誉占净资产比例为19.8%。
数据比较完,结论就比较明确了:
从可复制性和扩张速度的角度来看,爱尔眼科与美年健康更强。
如果再结合上下游话语权来看,爱尔眼科,明显强于美年健康。
不过,无论爱尔还是美年,医院公司来说,无论从市值,还是发展阶段,都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7—
医院巨头HCA
医院生意的核心进化路线
▼
你可能又要问了:爱尔已经是全球最大眼科集团,怎么还是“小巫”?
好,来给你看看真正的“大巫”长啥样。
HCA,这家公司,医院界的神话,目前,它拥有医院、3家精神病院和1医院,共计家医院,总共张床位,其医院遍布全美,在英国也有6家医院。此外还有个独立手术中心。
▼
-年,HCA营收.18亿美元、.78亿美元、.9亿美元;EBITDA为35.58亿美元、58.61亿美元、67.76亿美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4.48亿美元、47.34亿美元、56.53亿美元。
同期,爱尔眼科营收为24.02亿、31.66亿、40亿人民币——单看营收体量,差距70多倍。
但这家公司,如果你按照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去看它的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你会彻底吃惊。
-年,HCA的净资产为-64.98亿美元、-60.46亿美元、-56.33亿美元。
WTF!医院集团,净资产竟然为负数?
是的,你没有看错,它的净资产为负,资产负债率高达.69%,在A股中,这样的公司,清一色为*ST。
▼
(数据来源:choice)
可是,它,市值约合亿人民币,年收现金流约合亿人民币。
此处停一下,再给你一道思考题: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答案是:它在不断杠杆回购,进而试图私有化。
-年,它分别回购了.3万股、.1万股、.5万股,耗费17.5亿美元、23.97亿美元、27.51亿美元。
▼
到年,它回购的速度终于放缓了,仅回购了.17万股,耗费18.53亿美元。
▼
而这样的“套路”,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这样的回购后私有化的行为,在它的历史上,进行了2次[1]。
它先后做过3次IPO,两次杠杆回购、私有化。
这就是神奇的美股,别说并购了,连IPO对它来说都是资本运作的手段,想上就上,想走就走。
据研究医疗领域的作者曹健在《健康界》披露,年,FirstJr.、JackC.Massey、TomasFirst二世等医生成立了田纳医院。
年,他们成立HCA控股,旗下有11家医院,进行第一次IPO,以18美元/股的价格发行40万股,到年底,它们并购了15家医院。
年,HCA亿51美元/股的价格杠杆回购完成,第一次私有化退市。注意这个时间点,刚好是在年股灾之后。
年,它第二次IPO。
年,FristJr.、KKR、贝恩、梅林以亿美元收购它,第二次私有化退市。
年,它第三次IPO,以30美元/股发行1.26亿股直到如今,还在不断回购。
当然,同期的股价,也在持续上涨。画风是这样的:
▼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纵观它的发展史,一面是借助资本市场、加杠杆并购,快速扩张。而另一面,它也具备超强的自我造血能力,现金流极好。可以说,是“产业+资本”的典型案例。
此处,抛给大家一个思考题:
HCA,3次IPO,2次私有化,至今仍然不断回购,它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仅做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
最后,回到本案,我们思考一下,在A股、港股医疗服务领域的代表性公司中,谁最有可能成长为HCA这样市值千亿的巨头?
目前来看,爱尔眼科最吻合这样的发展路径。同时,结合上下游话语权对比,以及利润、现金流等基础数据,爱尔也是值得长期研究跟踪的标的。
最后,补充一个声明,本研究报告所涉案例,均不构成任何建议,仅做学术交流,韭菜们,入市有风险,割肉需谨慎。千万不要一把梭。
此外,报告中所涉会计处理案例,均合情、合理、合法、合规,我们默认经过审计机构审计的所有财务数据真实可信。
—8—
除了这个案例,你还需要学习
中国资本市场进程中
典型的财务魔术
▼
案例已经看完,但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
作为IPO领域独立投研机构,优塾投研团队认为,公司研究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行业研判能力,是每位金融人都需要终生研究的技艺。无论你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只有掌握这几大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安身立命。
我们站在投资机构角度,像医生一样,解剖IPO、并购的每项细节,将要点系统梳理,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
我们是一群研究控,专注于深度的公司研究。
这四套攻略,浓缩了我们的研究精华,是优塾私密社群群友人手一套的指南。
每日精进,必有收获
▲识别一键获取
内容转载自
并购优塾了解更多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个医院有白癜风专科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