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尔伦与兰波的爱情背后,十九世纪法国已婚
2023-2-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十九世纪,法国诗坛升起了一颗冉冉的新星,他叛逆、张扬,生性放荡不羁。他不服从上帝的期盼,自小多次离家,曾在第三次离家出走去参加巴黎公社运动。
莱昂纳多饰演的兰波这个人就是17岁的兰波,酗酒、抽大麻,衣衫褴褛地招摇过市,违背正常思维的行为可以在他身上予以体现。他嘲笑中产阶级,为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的反叛思想欢呼,他14岁开始写诗,在他的诗里,那是一个充满了幻想、神秘和未知多彩的世界。
当众多人还在为古板思想禁锢,参加满是虚伪的诗会时,他就敢向上帝宣言,扬言要杀了上帝。就这样的一个富有色彩的少年吸引了一个表面古板恪守的已婚男人——魏尔伦。
兰波魏尔伦的诗以优雅、富有音乐性著称。外表刻板,可是他的内心却是个丧失理智的“疯子”。
魏尔伦贪酒,他的才华来源于酒,也毁于酒。他肆无忌惮地去追随光,去追随兰波,跟着兰波去伦敦。疯狂的行为下,他的内心却没有他的妻子,他口口声声说爱他的妻子,事实上不过是爱她的肉体,爱她的年轻。
怀孕的时候,他的妻子只有十八岁,孩子出生的时候魏尔伦还在兰波身边。每当魏尔伦喝完酒回到家,酒后的疯狂让他暴打有孕的妻子,用火燎她的头发,甚至伤害他刚刚出生下来的儿子。
令人可笑的是,自结婚后,魏尔伦就住在他丈人的家中,而这一切对妻子的肆虐,他的丈人和丈母娘都一清二楚,甚至他的丈母娘眼睁睁地看着女儿被打,却根本没有资格为女儿讨回公道,这一切皆由于积怨已久的社会和法律。
魏尔伦与兰波《人权宣言》中不存在男女平等
十八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全部有17条权力,说明了人权、自由、财产,却单单没有说明女性的权力,然而,在年由玛丽·古兹提出的关于女性权力的宣言,却并未被议会通过。
在法国历史上,女性的地位相当于孩子,女性没有生产力,只能依靠男人,甚至不如孩子,有朝一日儿子还会成长为大人,实行公民的权力,但女性没有。
法国大革命油画法律规定:妻子是丈夫的“附属品”
男人的权力至高无上魏尔伦妻子的家庭富裕,魏尔伦同他们生活在一起,可是在当时,面对魏尔伦的暴打与喜怒无常,他的妻子对魏尔伦的忍让更多的是一种服从。在年3月21日诞生的《拿破仑法案》赋予了男性的“绝对权力”,这是在《人权宣言》,甚至在提出女性人权之后,颁布的法案。
女人没有经济虽然魏尔伦的生活靠的都是妻子的父亲,但是,事实上十九世纪的法国女性对于财产并无继承权。家庭财产必须由丈夫管理支配,不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情况。更有甚者,在丈夫死后,妻子对丈夫财产的继承位列最后,继承财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女性拥有财产的权力。因为,女性不具有独立的人格,这也是为什么《人权宣言》中没有女性权力的原因。
人权宣言假如孩子还未长大,妇女依旧要行使抚养子女的义务,那么丈夫的财产则会在丈夫生前转交给他人,由他代为执行。如果丈夫因为精神错乱、被监禁、被判刑,无法实行对妻子的监管时,则会由法官代为执行,对妇女实行夫权。
男女出轨的不平等魏尔伦对妻子的家暴行为大多来源于酒精的因素。魏尔伦热爱酒,时常会去喝酒,在他认识兰波以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跟在兰波身边喝得烂醉。女人的直觉让他的妻子发觉二人的不对劲。在经历了多次暴打以及丈夫不计后果跟随兰波到国外后,妻子正式向法庭申请离婚,理由是——魏尔伦与兰波有不当关系。
当是时,婚姻中若是女方不忠,出轨,则直接会判女子进教养所,时间三个月到两年不等。而男子则只需要交纳一定金额的法郎就可以脱身。即使要揭发对方的出轨行为,妻子需要当丈夫将情人带回家中,才可以申请离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假如丈夫不把情人带回家,妻子尽管知晓却只有忍耐。相反,丈夫只要发现妻子通奸,就可以申请离婚。
魏尔伦在还没有和兰波发生关系前,魏尔伦欣赏兰波的才华,将兰波接到家中来。当时,妻子已经察觉了二人之间的关系不同寻常,跟魏尔伦商量让兰波离开家的时候,却遭到了暴打。在父亲出面,让兰波走之后,魏尔伦又去寻找兰波,将他安置在了一处阁楼,那里也成为了二人暂时的居住所。
后来,妻子申请离婚,理由是魏尔伦与兰波通奸,但是魏尔伦依旧有寻找律师上诉的机会,并没有同意与妻子离婚。其原因是兰波性别特殊,为男性,不同于所找的情妇。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同性恋被称为”鸡奸“,若是发生性行为,则还会有一种罪名叫“鸡奸罪”。因此,魏尔伦拒绝离婚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想被判”鸡奸罪“而坐牢。
后来魏尔伦被判入狱两年,并不是简简单单因为与兰波之间的不正当关系的暴露,更多的是魏尔伦本人的阴晴不定,为了留下离开的兰波,失手打中了兰波的手掌。兰波起诉了魏尔伦,在法庭上,法官令人验证了魏尔伦两个月内有与男人发生性行为而同意妻子的上诉。
法律对女性婚姻的严苛十九世纪法国女性地位,像极了中国的“在家从父、出家从夫”。女性一旦结婚,在公共场合便失去了身份,女性的身份只能由丈夫体现。她们的地位与儿童和精神病患者一样,终生被认为是“未成年者”,也就是“无能力者”。丈夫便是她们的监护人。因为妇女和仆人一样,都是一种工具,仆人是给主人干活的工具,而妇女则是一种为男人生孩子的工具。仆人听从于男主人的话,而仆人的妻子则需要听从仆人的话。所以,社会上最底层的男人都不是最底层的人,因为即使是最底层的男人依旧可以欺压他们的妻子。
《心之全蚀》剧照:图为兰波、魏尔伦及他的妻子婚姻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的自杀行为,然而这种减少只能减少一个性别的自杀人数。毫无疑问,是男性。杜尔凯姆在他的书《自杀》,根据当时的研究数据,已婚男子的自杀概率小于单身男子的自杀概率。并且,不论在社会还是在法律,对于男性利益的保护远远大于对女性的保护。
为了维持家庭的稳定,为了维护男性的利益,立法者对离婚抱有敌对态度。离婚法曾于年废除,后来在议会中多次谈论过离婚法案,却都被驳回。年恢复的离婚法,离婚条件纷繁复杂。而在法国大革命中通过的法令曾规定七种离婚理由,《拿破仑民法》的出世减少了其中的规定,保留了三条理由:通奸、判刑、虐待。
之前所说魏尔伦仍有驳回妻子的离婚协议,就是因为法律规定离婚双方必须同意,并且不能在结婚后两年内及二十年后提出;丈夫必须满25岁;父母长辈必须同意;离婚要求要在一年内重复四次;离婚三年后不得再婚;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复婚。
然而,倘若母亲监护孩子,则孩子七岁时必须交予父亲,即使他之前有罪。也就是说,在魏尔伦与妻子离婚之后,尽管坐过两年监狱,当儿子七岁的时候,他的前妻也必须把孩子交给魏尔伦抚养。
女权运动总结
法国女性在社会和婚姻中地位的提高,经过了漫长的时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完成了妇女们完全无能力者转变为部分有能力者的转变,二战时期由于战争,许多岗位无法由男性担任,此时女性便走上了工作舞台,妇女的就业模式发生了变化,然而,在婚姻财产方面,即使妇女外出工作,工资也全由丈夫管理,这一点年之后,才得以改善。
由于法国多少年以来的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导致法国的结婚率下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更不易结婚,因为她们更具有与男性的竞争能力和开阔的视野。虽然在社会以及教育水平上仍存在着不平等现象,但通过改革之后,现在已经可以使法国妇女受到家庭的压迫减小,却并没有彻底根除。
参考文献:
《魏尔伦传》
《人权宣言》
《19世纪以来法国婚姻制度中妇女地位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