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故不上学不上班就算精神病

2017-3-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看到标题小编就震惊了

无故不上班、不上学就算精神病!

完了完了,小编每天都不想上班

是不是已经是精神病晚期了?

近日

四川成都双流区出台的一项新政策火啦

他们列出11项标准判断精神病

如果你身边有人符合其中一条

就可以举报

举报一名奖励50元

确诊后再加元

......

本来,小编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想知道到底是怎样一份“症状清单”?

等小编搬来小板凳

拿好我的小西瓜

才发现

这说得分明就是自己啊

据双流区卫计局官微“@健康双流”发布

症状清单

1.曾经住精神病院,目前在家。

2.因精神异常而被关锁在家。

3.经常胡言乱语,或者说一些别人听不懂、或者不符合实际的话(比如说自己能够和神仙或者看不见的人说话、自己本事特别大,等等)。

4.经常无故吵闹、砸东西、打人,不是因为喝醉了酒。

5.经常自言自语自笑,或者表情呆滞,或者古怪。

6.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古怪,衣衫不整,甚至赤身露体。

7.疑心特别大,怀疑周围的人都在议论他或者害他(比如给他下毒,等等)。

8.过分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到处乱跑,乱管闲事等。

9.对人过分冷淡,寡言少语、动作慢、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整天躺在床上。

10.自杀,或者自残。

11.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

看完后

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第5条:经常自言自语自笑(以后走路再也不带耳机了......)第6条:在公共广场和行为举止古怪(你是我的小丫小苹果......)第9条:少言寡语、动作慢、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整天躺在床上(完了,要被麻麻举报了)尤其是最后一条: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再也没办法好好做宅男、宅女了)

要不要搭伙住个“标间”?

对此,

双流区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提供了

该政策出台的背景:

“近年来,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稳定和群众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卫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每年开展线索调查,每月上门健康随访和健康指导,按规定提供医疗救助,但部分病人和家属讳疾忌医,不愿接受治疗和救助,导致病情加重,出现自伤或伤人事件。”

双流区政府部门负责人也介绍了

这一政策的出台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条规定:

  精神卫生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以及第六条规定:“精神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

同时官方进一步说明

这一政策的目的

一是通过发动群众,让更多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的目的;二是让严重精神障碍者得到及时治疗,有效防止自杀和肇事肇祸行为发生。据了解,这份清单并非双流区原创,而是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标准制定而成,成都也不是全国第一个使用此清单的城市。早在年9月,上海卫计局在调查辖区内常驻人口疑似精神病患时就出台过相关规范,附件《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中,有11条“症状”与双流区的版本一致。

医院精神卫生科徐毅主任认为:普通人是否为精神病患,需要专业人士进行严格鉴定。精神方面的绝大多数疾病是与身体功能的失调相关的,而最终的诊治程序往往需要医疗手段的干预才能得到控制。还有精神卫专家认为精神病患者或多或少会具备11个“症状”中的一个或几个但是反过来推论却无法成立具备一些症状的人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精神病患者。

另一方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这些症状描述并非医学术语标准也过于宽泛、模糊,一旦开启发动群众举报精神病的先例,恐怕难免有人被误伤。从政策制定层面发动群众是为了方便管理盲目发动群众举报会造成社会无序状态。山东日中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冠汶表示: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上海的先例,宽泛界定的问题始终存在,它不能很好地界定谁是精神病患者,而谁不是。

  

那么关爱精神病人,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

专家:建立多维救助体系

多位律师认为举报排查精神病患理论上不仅对于普通民众是好事,对那些需要治疗而被忽视的精神病患来说也是好事,但是这项政策却很容易给普通精神障碍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而对于没有肇祸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排查也是不合理不合法的。

一位知乎网友,同时也是精神分裂症康复者认为,类似做法是在把他们当做罪犯一样悬赏缉拿,“这个措施有一个错误的假设,那就是精神病患者都是不定时炸弹”,所以才会时刻提防

如何正确关爱精神病患者?

专家认为应当慎重发动群众,主要依靠官方建立多维救助体系。据调查发现,多地精神病院存在人员编制,和资金缺乏的状况,精神病患者面临入院、出院“两难”困境。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防治科专家表示,山东约七成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生活在社区有没有接受治疗尚未可知。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派出更多工作人员,走进社区实地摸排,加大精神病识别方法的宣传力度。

多位医疗卫生专家表示,精神卫生医疗康复不应只由卫生部门“单兵作战”,而应成为社会系统性工程,目前对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公安、民政、卫生、残联等多个机构与此有关,但由于缺乏统筹,导致职责不够分明,效果不够理想。

例如对于流浪乞讨的精神障碍患者,本应由公安部门协助民医院并由民政部门承担相关费用,但实际上这些病人常常医院,医院不得不展开救治并长期垫付相关费用。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inhongjz.com/jsbyf/45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