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旷野的一缕光记录精神病院的日子

2022-3-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知名痤疮医院 http://m.39.net/pf/a_9184532.html
李兰妮是一位抑郁症患者,也是一位作家。她写了一本书,叫作《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期出版了这本书,并在上周邀请了潘凯雄、黄悦勤、张进等几位专家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分享了各自的感受和见解。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则代表出版方致辞。下面我们就简要回顾一下分享会的精华内容(以嘉宾发言先后为序)。我们想,凝聚社会范围内的更多善意,减少大众对于精神病院、精神疾病的诸多误解,为旷野中的人们带去一缕光。后续,我们还将围绕《野地灵光》不定期地进行系列直播分享,详情请留意今天第六条推送。

我们在野地盼望爱的光亮

作家李兰妮年罹患癌症,后经历多次手术与化疗。年初,确诊抑郁症。抑郁症让李兰妮感受到了活着比死去更加艰难。她开始了艰难的自救——恶补各种专业知识,尝试药物疗法、宠物疗法等。慢慢地,她也从病人成了抑郁症相关领域的半个专家。

然而,李兰妮始终没有局限于“自救”,还着意于“救人”。年,李兰妮出版了《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真实讲述了自己的患病经历、症状,以及生理、心理和家族、社会、文化的成因。年又出版《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分享“狗医生周乐乐”与自己温情陪伴的经历,传递了一种情感疗愈的可能。在与反复发作的抑郁症进行近二十年的抗争中,李兰妮做了大量公益讲座,并参加央视《开讲啦》、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等电视节目,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向公众传播抑郁症乃至精神疾病相关的知识。

作者李兰妮

也同样是自救与救人的双重动力,促使李兰妮先后以患者身医院、北医六院。《野地灵光》这本书便记录了李兰妮的住院治疗过程以及对精神病院的观察,呈现出精神病人的苦痛和生活状态;对精神疾病的生理、病理、心理及社会因素进行深入思考,并大致梳理了世界精神医学史以及中国精神病院百余年历史的重要节点。在这个过程中,也揭开精神疾病领域的种种误区,展示当今国际精神健康的进步理念。

在分享会上,李兰妮也简单解释了书名“野地灵光”的含义——

“说到这个‘野地’,我住在精神病院的时候,大家会有一种无助感,你不知道应该怎么求救,应该怎么走出去,有一种苍茫,有一种荒凉。后来我去查字典,‘野地’是未开垦的,还不太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对精神疾病患者来说,他就是身处于旷野。这块地也算野地。说到‘灵光’,我曾经看到过,最早在中国尝试做精神疾病的教育和治疗的这些医生,他们有这么一种志向:病人肯定心里头都是感到绝望的,都会感到非常茫然,医生、护士必须用心灵之光去照亮病人的道路,这样才能达到帮助人的目的。所以连起来就叫‘野地灵光’。”

臧永清:文学如何面对2.4亿人的痛苦?

据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年公布数据显示,截至年底,我国精神障碍患者超过2.4亿人,总患病率高达17.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过万人,发病率超过1%,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代表主办方致辞

在这个背景下,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代表主办方对李兰妮《野地灵光》这本非虚构作品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作者李兰妮深入到精神病院内部,切身体验、感受这个庞大人群的真实处境,这种写作精神令人感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野地灵光》,则是期望展示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他们面临的诸多痛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唤起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inhongjz.com/jsbzd/13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