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健康宣扬知识

2016-9-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精神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病史由于人体大脑技能的紊乱,而致使患者在感知、思惟、情感和行动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并具有不同的临床变现,医治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病发,有的间歇发作,有的延续进展,并且逐步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医治,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当的。但是,如果初期发现、及时医治,患者也可以完全治愈疾病,正常的生活。

2、为何会得精神病?

由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的机理还不清楚,因此精神病的病因问题至今未能的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如此,大量的研究已积累了许多有用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其中,遗传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患者亲属中`精神分裂症的得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得病率越高。固然,精神分裂症只是具有遗传偏向,并不是肯定遗传。是不是病发还要受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多种影响。

另外,很多人认为,“得精神病的人都是受了刺激”,这类印象是受小说、电影等文学作品的渲染和加强,却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例如,战争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刺激,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并没有明显增加。还有研究显示,只有少数患者病发前遭到过强烈的精神刺激。所以,多数专家认为,精神刺激与精神病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它可能只是促使有些患者病发的引发因素之一。

再者,精神病的产生与患者的病前性情有很大关系。有研究表明,5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具有孤僻、内向、敏感多疑、好空想,胆小怕羞、思惟缺少逻辑性等性格特征,因此有人把这些性格特征称作“分裂型人格”,这是产生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内在因素。具有上述性情缺点的人不但容易得病,医治起来也相对比较困难,康复以后复发的危险性也比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培养青少年活泼、开朗、坚强的性情对预防精神病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3、影响精神分裂症结局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精神分裂症结局的因素很多,现总结出10大预后不良的因素:

1、有家庭遗传史者;

2、起病年龄早者(16岁之前病者,特别是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

3、隐袭起病、进展缓慢者;

4、起病前无明确精神刺激者;请注意:3、4两点同常人理解的,刺激越大、起病越急,病情就越重的印象正好相反。

5、病前性情有缺点者;

6、延续病程太长(一般在5年以上);

7、发现较晚,或医治不及时者;

8、药物医治效果不佳者;

9、在精神分裂症分型中属于单纯型者;

10、缺少家庭和社会支持者。

4、精神分裂症患者能结婚、生孩子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从两方面着手,1是法律方面,2是人情方面。在法律方面,婚姻法只规定精神病人在病发期内不能婚育,对其它状态下的婚育问题则没有硬性规定。而判断患者不在病发期的根据,是精神科医生出具的“临床康复”证明。

相比之下,人情方面该斟酌的问题要复杂很多。婚姻能使患者享受到规律的家庭生活,得到更多的照顾,减少自卑心理,有机会与外界多交往。更重要的是,患者如能在配偶的陪伴和催促下,严格遵医嘱救治和服药,就会大大减少病情复发的危险性——此为利;婚姻必定要伴随家庭矛盾,如果婚后“内战”不断,必将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精神刺激,不利于病情的康复——此为弊。因此,精神病患者在斟酌婚姻问题时,一定要权衡利弊。

精神病人也是人,他们也有寻求幸福的权利。因此,没有理由制止他们结婚。但是,在决定患者的婚姻大事之前,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明确是在寻觅幸福,还是在寻觅照顾者?对婚姻的期望值,直接影响患者对婚姻的满意度。

2.患者与他人长时间交往的能力如何?这是夫妻终年厮守、和平共处的条件。

3.患者能否承当家庭的。

4.婚姻毕竟是两个人的事,精神病人的配偶付出的要比普通人多得多,对方愿不愿、能不能承当这份?

5.一定要在病情稳定2年以后,再决定婚姻事宜,发作过于频繁的精神病患者不宜结婚。

6.不要在婚前隐瞒病情,这会给婚后的生活埋下巨大的祸根。

7.家属要随时指点患者正确看待婚姻生活,提高患者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

总之,婚姻大事,非同儿戏,一定要谨慎从事,处理得好,患者和家庭都受益;处理不好,则会加重病情,全家不安。

最后提示1句,精神病患者要长时间保持服药,而药物的副作用之一是出现性功能障碍,男性表现为阳痿、早泄、射精不能等,女性表现为月经不调、性冷淡等,请患者的配偶予以理解。这些副作用都是可逆的,在病情稳定、减药以后可以好转。

至于生育问题,虽然法律没有明令制止精神病人生孩子,但医生的建议是:最好不生。虽然有了孩子可以增加家庭的欢乐气氛,但对精神病人而言,更多的是给他们增加负担,精神病人普遍难以胜任这沉重的家务劳动,这是其一。

前面已讲到,精神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偏向。据调查,单亲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得病的机率约为10~20%,而双亲均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的得病机率高达50%。因此,从优生学的角度来看,也不宜生育,这是其二。

精神病患者在病发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奇异思惟和行动,乃至会直接攻击家属和子

怀胎、分娩的进程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均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怀孕、哺乳期内不宜服用任何药物,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而一旦停用抗精神病药,病情又可能复发,这是其4。

综上所述,精神病患者结婚要慎重,生育要尽可能避免。

5、精神病人杀人不偿命吗?

人们普遍有一种印象,“精神病人打人不犯法,杀人不偿命”。这是由于人们总是觉得精神病人“胡涂”,不能正常地思考,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动。其实,这类看法是不全面的。首先,要看病种。只有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患者才有可能不负法律,而一些轻性精神障碍(如人格障碍、神经症等)患者,一般是要完全承当法律的。其次,要看病期。患者如果在病情较轻、或是在恢复期里触犯了法律,就要像正常人一样伏法认罪。只有在患者确切不能辨认周围环境、完全不能客观评价周围事物的情况下,患者才可以不受法律的束缚。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患者是不是具有能力和行为能力。精神病人只要涉及到法律问题,一般就需要鉴定其能力或行为能力,这项工作是由从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专家们完成的。

6、精神病患者为何不承认自己有病?

不承认自己有病是绝大多数精神病人的共同特点。精神病人对本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叫做自知力,又称内省力。它是判断病情好坏、程度轻重的一个重要标志,请家属务必加以重视。

自知力随病情的轻重而变化,这类变化包括三个阶段:

起病初期,有些患者尚能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同之前不一样了,会感到奇怪,医院看病。此时,病情还比较轻,医治也比较容易,但也不能因此就放松警惕,认为患者具有自知力,就不是重性精神病,而耽误了医治。发现了精神状态有变化,医院咨询。

到病情发展严重时,患者便完全不承认有病,坚决谢绝救治服药。此时,家属便处于左右为难的地步,又想抓紧给患者医治,却又说服不了患者。对此,一般采取的方法是:1劝、2骗、3强迫。劝说的效果甚微,医院,再请医务人员帮助。若实在不行,就只好强制患者住院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请家属切记:如果肯定患者处于精神病状态,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患者尽快接受精神药物医治。此时,态度一定要坚决,要不惜代价,切不可左顾右盼,疑虑重重,否则患者的病情就会愈演愈烈、不可收拾。

经过急性期医治,精神症状一般都能得到控制。在疾病的恢复期,自知力开始缓慢恢复,恢复的进程一般为:对病态思惟从深信到怀疑,再到承认自己的想法不符合事实,最后才认识到这是精神病的表现,需要医治。也只有到了这一步,患者的自知力才算是完全。

自知力的恢复与精神症状的消失有时可以不同步。多数患者是症状消失在先,自知力恢复在后,但也有少数患者,特别是有些病程较长的患者,他们能够意想到精神症状的出现,乃至可以不受症状的影响,正常地生活和工作。比如,有的患者存在顽固性幻听,长时间听到耳边有声音同他讲话。渐渐地,患者适应了这类声音,并且学会了如何辨别什么是虚幻的声音,什么是现实存在的声音,意识到了这是一种精神病的表现,因此在接受医治的同时,可以不受幻听干扰地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自知力虽然很完全,但精神症状仍然很活跃。因此,不能单纯根据自知力已恢复,就断言精神病已好了。

7、怎样辨认初期精神病?

有些患者是缓慢病发的,初期表现常常不容易被周围人理解为精神病。直到病情发展严重了以后,家属还很难回忆起确切的病发时间。精神病的初期症状有:

懒惰不讲个人卫生,对工作不认真,不遵照劳动纪律。学生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下落,遭到批评也觉得无所谓,忍让我行我素。

淡漠对人冷漠,躲避社交,寡言少语,常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对他人的关心也无动于中。

自语、自笑常常听到患者自言自语,不知所云,或独自发笑,使人不解。

猜疑无端地怀疑他人对自己有歹意,情绪易变,好无故发脾气或紧张、恐惧。

稀里糊涂的身体不舒服总强调自己失眠、头痛、易疲劳,以此为理由长时间躲避社交和工作,并且安于现状,既不觉得这样有何不妥,也不积极地诊治身体的不舒服。请注意,这是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的重要区分以1。

窥镜症状长期间呆坐在镜子前面,打量自己的面容。这可能是由于一种叫做感知综合障碍的症状造成的——患者看到自己的脸变形了,或不真实了,所以才长时间照镜子。

情绪不稳由于微不足道的小事伤心流泪、或兴奋不已、或大发雷霆,与其既往性情不符合。发现以上症状,医院咨询。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白癜风食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inhongjz.com/jsbcs/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