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扶贫故事我是帮扶干部
2018-5-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在全国吹响“脱贫攻坚”号角的时候,西安市鄠邑区审计局也领到了帮扶任务。全区的帮扶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们也不能拉下来呀,我在领到帮扶任务后,第一时间和我的帮扶户进行了联系,她的名字叫万杏杏,石井镇柿园村人,患有精神疾病。通过了解,得知她身世蛮可怜的。娘家在外地,十多年前丈夫就去世了,她艰辛的抚养两个孩子,小儿子整日精神恍惚,到医院检查得出的结论是智障,这个消息无疑是雪上加霜,在给小儿子治疗的同时,她暗暗地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了大儿子身上,谁知屋漏偏逢连阴雨,大儿子在一次感情纠葛中被人打瘫痪,东奔西跑治疗多年无效离开人世,万杏杏接受不了如此残酷的现实,重重打击下自己也患上了精神疾病。这个家,从此,分崩离析!原来她好着的时候还可以照顾小儿子,现在,她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小儿子三十七了也成不了个家,便长期流浪在外。
第一次来到她家,看她一个人躺在炕上,目光呆滞的盯着天花板,家里东西乱七八糟的摆放着,这个时候正值夏季,房间的墙壁上爬满了硕大的苍蝇和蚊子,她身上的衣服也好像很久没有换洗过了,屋子里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我叫了声“老万”,她转过头来问:“你是谁呀?我不认识你,我要我的儿子!”说着便哭了起来。“我是你的帮扶干部,以后你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
后来得知她还没享受低保,便与镇政府多次协调为她办理了低保,争取了残疾人补助,由于精神异常,不能料理生活,只要到家里来,每次都得为她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有一次我带着新买的被套和衣服去看她,刚要进房间,发现她竟然在自已房间里上厕所,搞得污水横流,我赶紧找了些干灰,垫了垫,为她打扫干净,给把新衣服新被罩换上,对她说以后可不敢在房间上厕所了,她也不搭话,嘴里念叨我要我娃呢。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九月八日我和往常一样来到她家,给她带了些防暑降温的东西,村民们一看我来了,纷纷聚集起来说:“那个帮扶干部又来了,万杏杏那个样子她也能受得了,整天骂人,乡党们以前看她可怜,有时还帮帮她,现在都没人到她家去了,就这干部咋不嫌弃!”
?“就是就是,她看万杏杏不能料理生活,每次来把房前屋后收拾的干干净净,还让人每天给送饭嘞!咋对万杏杏这么好的?她的亲戚可能都做不到这个样子吧。”我只是笑了笑,就进了她家门,准备看看她今天精神状态怎么样,刚准备进她的房间,看见她躺在地上,头向后仰着,眼睛直直的盯着我,我问“老万,你这是咋了?”“摔倒了,起不来!”“你就这么躺了很久了吧!来来来”我赶紧上前去扶她,可是试了两三次都不行,我立即叫来同事一起才把她扶上了炕。问她:“你哪儿不舒服?”她说:“我的胳膊疼的很!”又急忙联系乡医,检查后说是医院。驻村指导员昆昆叫来了救护车,和村干部村医一同将她抬上单架床,医院,检查完毕左肱三头肌断裂骨折需要住院做手术,医生看到她胡言乱语有精神病,坚决不收,经过董局长和我多方的努力和协调,终于开了入院单,安顿好她已到下午4点多,这时才觉得饿了,简单吃个午饭。 又来到万杏杏家给她取换洗衣物,那天一直下着雨,镇村领导听说后也来看望并了解情况,司镇长问有什么困难需要镇上来帮助尽管说,由于万杏杏情况特殊,家里又没有人可以照顾她,领导立即安排驻村指导员联系了护工。 医院和护工一起为万杏杏更换身上的衣服,换裤子时我和护工的眉头不由得皱了一下,她的裤子污秽不堪,大便已干结。护工问:“你是她什么人呀,看你一个人忙前忙后的。”“我是帮扶干部。”我回答说。“现在国家对贫困户的政策真好,没想到帮扶干部的人也这么好!我还以为你是她的亲戚呢。”护工惊讶的说。“我要我的儿子,我要我的儿子!”万杏杏迷迷糊糊嘴里喊着。看来,这是她的心病呀!我心里想能把万杏杏的小儿子找回来,可能对她的病情有帮助吧!可是怎么才能找到她的儿子呢?我相继找村干部、村民多方打探,辗转多人,总算是找到了万杏杏的小儿子。当万杏杏看到自己儿子的那一刻,原本满脸愁容的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里满是对儿子的疼爱。一个母亲,即使精神不正常,也掩盖不了一个母亲的本能。看着她们母子团聚,我欣慰极了,万杏杏的精神明显比以前好多了,问话也能答上来了。重阳节到了,我医院看她,给她喂了一个问:“老万,饺子香不香?”万杏杏笑着说:“香,香。”“这下给你把儿子找回来了,你安心把病养好,就好给儿子找媳妇儿。”“好”。万杏杏回答这个问题的时侯,样子挺正常的。医院一个多月的治疗,万杏杏的胳膊恢复的也差不多了,我又寻思着给她治疗精神病,刚好她儿子也找回来了,对她的恢复也应该有帮助。我把想法告诉董局长,董局长很支持,立即和甘亭卫生院联系,医院医院进一步治疗。 在精神病院一段时间的治疗,万杏杏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起来,人也精神了不少,出院后,我去看她,村民们指着我说“看看看,这就是救万杏杏命的那个帮扶干部。万杏杏一个人呆在家老嫌害怕,黑白昼夜不关前后门,吃饭是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能照顾好自己,天冷了,为了不让她病情复发,又为她联系了敬老院,现在老万进了敬老院开启了她新的幸福生活,从此不再孤独了。下来就是帮她儿子找一份适合干的工作。我们扶贫干部就是贫困户的“亲人”,贫困户,永远不是一个人在前行。扶贫这条路,走的五味杂陈,但是我毫无怨言,因为我是扶贫干部。(作者:鄠邑区审计局姚爱侠)
备注:文中贫困户名为化名。
鄠邑宣传
HuYiXuanC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