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是否致畸一项纳入130万人的
2016-10-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医脉通导读
本项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无重大致畸效应(Thesefindingssuggestthatantipsychoticshavenoimportantteratogeniceffects)。
“医生,怀孕期间吃抗精神病药,对后代是否有影响?”
临床工作中,这可能是精神科医生最常被询问的几个问题之一。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间,抗精神病药在妊娠期内的使用翻了近一番,但此类药物对发育中胎儿的影响,以及导致先天性畸形的风险,至今仍未得到充分澄清,尤其是妊娠最初的三个月。长期使用的ABCDX系统往往并不能为临床决策提供足够的帮助,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在这一背景下,医院的KristaF.Huybrechts及其合作者开展了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队列研究,旨在探讨孕早期(前三个月)暴露于抗精神病药的总体先天性畸形风险及心脏畸形风险。简言之,研究者调取了MedicaidAnalyticExtract数据库年1月至年12月31日的数据,共涉及1,,名妇女。研究者使用广义线性模型计算了抗精神病药致畸风险比(RRs),并采用倾向得分控制了精神障碍及其他潜在混杂因素。
研究主要暴露因素为孕早期暴露于抗精神病药;一般认为,这一时期与器官发生相关。主要转归为分娩后3个月内确诊的总体重大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心脏畸形。
1,,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妊娠事件(母亲平均年龄24.02岁)中,有9,例(0.69%)在孕早期使用了至少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处方,例(0.05%)使用了至少一种经典抗精神病药。
研究结果
▲每1,例妊娠中,被诊断为先天性畸形的数量分别为:
未使用抗精神病药:32.7(95%CI,32.4-33.0)
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44.5(95%CI,40.5-48.9)
使用经典抗精神病药:38.2(95%CI,26.6-54.7)
▲未调整混杂因素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导致总体畸形风险升高,而经典抗精神病药则无此效应;在充分调整精神/躯体疾病及相关行为等混杂因素后,两者均不显著升高畸形风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RR1.05(95%CI,0.96-1.16),经典抗精神病药RR0.90(95%CI,0.62-1.31)。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结果与之类似。
▲具体药物方面(如上图),调整混杂因素后,利培酮轻微升高总体先天性畸形风险(RR1.26,1.02-1.56),先天性心脏畸形风险则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升高。研究者指出,须谨慎解读利培酮的结果,因为目前并无明显的生物学机制能较好地解释这一相关性,即使样本量较大,也不能完全排除偶然性结果(chancefinding)的可能。后续研究应将其视为一个信号,并加以澄清。
作者认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孕早期使用抗精神病药似乎并不显著升高先天性畸形总体及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风险。
无论如何,基于本项研究结果,担心孕早期抗精神病药升高后代畸形风险的准母亲可以稍感安慰。事实上,精神疾病自身的遗传风险,以及日后的养育问题,同样需要全社会的深入湖北武汉最好网络营销公司全面解析网站关键词排名下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