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来衡量社会民

2024/3/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4283860.html

《易系辞上传》:“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关于《易传》的作者是有争议的,有孔子作之说,有后人作之说,这里不做探究与定论。此言的涵义是:成活性命,成就人性,使其生存生活得好。“道义”一词出自于此处。

“性”,《说文》:“人之阳气性,善者也。”《阴符经》:“天性,人也。”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具有自然的属性,因有阳气而有活力。“道义”,本义是自然之道的内涵,相当于《德道经》之“德”,今义指道德义理或道德和正义等。“门”,即天门,指精神出入之场所,精神思想领域。

道义是社交的准则,包括公德、道德底线、职业操守等。这与老子之“德”是一致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崇高之德不自认为有德,因此具有优良品德。低下之德自认为不失去德,因此没有德。一个人品德如何是由自身的言行显现,由别人的反映来评判。当有的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扔垃圾时,感觉没什么,却不知已经丧失了公德。当医生用红包来衡量病人的病情、如何医治时,无异于图财害命,丧失了救死扶伤的医德。这都是没有道义的表现。

老子言:“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具有良好品质的人持守中正之道,没有品德之人掌管契约。在公司里上班,领导动不动以罚款来管理下属员工,上层高收入的人压榨底层低收入的人,是最容易失去人心的,从而导致下属的反感、反对。领导会笼络人心,能让下属乐于工作,才是有领导能力和水平。

试看社会民风,统治者与民众有没有道义是衡量社会好坏的标准。与道义相对的是利益,统治者以道义指导利益的分配,才能合乎自然之道,才没有等级分化贫富悬殊。所谓的世风日下,是道义缺失的显现。当一个社会官僚阶层贪污受贿腐化,平民生活奢靡与困苦不堪两极分化,民众只注重个人利益,无视他人与国家集体利益,则没有道义可言。

看看那些锒铛入狱的高官、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工厂商家、铤而走险的黑社会、有毒的食品药品,人类已经退化到进行没有硝烟的战争,有毒奶粉疫苗就连新生儿都不放过。还有人在鼓吹人类的进步,如果人类没有了道义,就是退步。

有人说,有法可依的社会法律会规定了人的行为规范。但是法律不能替代道义,不能规范人的道德底线、职业道德等等。在“一切向钱看”的前提下,人们会丧失道义。然后有人提倡仁义,提倡礼。却不知老子言“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用道义指导利益,才是文明社会的标志,才能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道德,才能使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从而达到社会的进步和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inhongjz.com/jsbzd/14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