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兄长诸暨牌头七旬老人,18年照顾
2021-7-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母亲去世前曾叮嘱我,要我照顾好尧。尧是我的弟弟,我不会不管他,既然上天叫我们做了兄弟,我就会照顾他一生一世。”说此话的老人不善辞令,对来访记者微笑时还略带着一丝腼腆,表情憨厚真挚。这位年已古稀的老人,18年来照顾患精神病弟弟不离不弃,他就是家住牌头镇斗岩村号的村民、六十年代曾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在部队立过三等功、具有5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鲁宝夫。
弟弟多灾多难总成病鲁宝夫今年74岁,兄弟姐妹7人,他是老大。鲁宝夫口中的“尧”是他的小弟,大名叫鲁尧夫,现年55岁,比鲁宝夫小19岁,是智残四级。鲁尧夫3岁时曾掉入塘中差点被淹死,被人救起后用乡间土办法才救活了过来。鲁尧夫7岁之前还不会说话,村里人都把他当成了哑巴。7岁开始张口说话,正当全家人松了口气时,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一家人吃霉干菜篰头,其他人都平安无事,偏偏只有鲁尧夫口吐白沫中了毒,医院抢救才捡回一条命。从此以后,鲁尧夫走路经常会突然跌倒在地,眼神发直,神志不清,浑身抽搐。
鲁尧夫8岁上了学,小学一年级连读三年,一加一等于几还是不知道。年鲁尧夫37岁,突然天天吵着要讨老婆,于是鲁宝夫兄弟姐妹出资一万多元为他张罗了一门亲事,女方也是智残四级。母亲去世,照顾小弟鲁尧夫饮食起居的重任就完全落到了鲁宝夫的肩上,“我退休后的第一要事就是照顾我弟弟。”鲁宝夫如是说。
兄长既当爹来又当妈“‘兄弟和睦,父母安心。’这是我们鲁家上辈传下来的家训。尧虽然是我弟弟,但我早已把他当成是自己的儿子一样来看待了。也许我给不了弟弟多好的环境条件,但起码不会让弟弟短少亲情。”鲁宝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鲁尧夫和他妻子张巧凤至今自己有几岁也说不上来,就连人民币也不认识,所以家里的吃喝拉撒睡都得当大哥的鲁宝夫来操心。在鲁尧夫和张巧凤的残疾证上,监护人都写着鲁宝夫的名字。每年陪同体检、到医院领取精神病药物,这都成了鲁宝夫的任务。在平时,鲁宝夫经常在观察弟弟的一举一动,如弟弟突然变得情绪忧郁和心境不佳,就得加强看管,让弟弟远离危险源,避免坠落伤。鲁尧夫和张巧凤都不会烧菜做饭,经常是饭烧熟了柴草还拼命往锅灶洞里塞,结果一锅饭都成了锅焦巴。于是鲁宝夫就让弟媳改用电饭煲,并手把手教弟媳怎样使用电器。尽管如此,电饭煲平均每年都要换二只以上,因为电饭煲的芯子动不动就因弟媳使用不当而烧穿了。鲁尧夫欢喜吃荤菜,但自己又不会烧,在母亲去世后的这18年中,中、晚两餐,鲁宝夫都让妻子边满珍烧好一碗荤菜端给弟弟,雷打不动,从未间断,至于自留地里的菜割来摘净送给弟弟那更是家常便饭,每天要在烧中、晚饭前各送一次,如果一次性送,弟媳会一顿烧个精光。鲁宝夫夫妻俩为了照顾弟弟从不轻易离家,为医院看病,总要先安排好弟弟夫妻俩的伙食后再离开。弟弟和弟媳不但有精神病,还养成了一身懒惰病,烟囱堵住了也不会去捅,弄得满屋是烟,做哥哥的见状二话不说钻进灶堂就去捅烟囱。在鲁宝夫的眼里,弟弟的一生是不幸的,只要自己活着就要照顾好弟弟的生活。
全家总动员无怨无悔鲁宝夫几十年如一日照料患病弟弟,得到了全家人的大力支持。鲁尧夫和张巧凤生有一女,为了让侄女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去年鲁宝夫在她上高一时就设法把她转学到江苏宿迁,因为鲁宝夫有二个很出色的儿子都在南京工作,照顾堂妹的任务就自然落在了这两位堂哥的身上,学费、生活费也全由堂哥负责。长兄为父,老嫂比母。鲁宝夫的爱人边满珍身弱多病是全村出了名的,年患结肠癌,动过大手术,年年得复查。今年5月6日不幸又患胸椎第九节压缩性骨折,再次动了大手术,至今尚未痊愈。但她还是强撑着身体为小叔夫妻俩一日烧二餐荤菜。边满珍年轻时还教小叔识字、纳好鞋底做布鞋给小叔穿呢。
鲁宝夫不离不弃地守护在精神病障碍患者弟弟的身边,一过就是18余载,做哥哥的能做到如此程度,让全村人都佩服得不行。
文:蒋亦新
PS: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