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背景下,大学医学教学制度形成,

2024/3/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11~14世纪是欧洲中世纪大学医学诞生的时代,也是医学专业教育基本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封建制度孕育了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活跃的商品贸易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教会改革的浪潮和世俗政权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土壤。11、12世纪欧洲医学知识的复兴,推动了一个庞大求知群体的出现,促进了医学研究的兴起。

欧洲中世纪大学医学教学制度的形成

大学医学院是从事高等医学研究和培养医学精英人才的地方,也是制度化的组织。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医学固定课程开始出现,医学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医学学位制度发展成熟。大学医学院形成的一系列教学制度减少了医学教学过程中各种价值冲突和利益纠纷,保障了医学教学和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成为推动大学医学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医学课程是一个缓慢历史演变过程的产物。古代医学知识来自于实践,医疗经验依靠实践积累,医学学习以实践为主。医学教育以师徒传授为主,医学知识零散、不成系统,没有固定的课程。到了中世纪,理论医学开始受到重视,医学课程多偏重理论知识。

中世纪早期的大学医学院虽然知识内容和专业范围各有侧重,学院氛围也不尽相同,但课程上保持极高的相似度。

医学教师是书本知识的构建者,他们用经典的医学文献建立起医学教学的核心课程,然后又引入新的权威文本,改变这些文本的评注方式,从而形成了中世纪基本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从12世纪萨莱诺医学院开始,直到14世纪初达到顶峰。

中世纪教师继承了基督教最初的传教思想,并没有把教育看成是师徒之间的个体活动,而是一种传播基督教教义和智慧的集体活动。教士们为普通群众宣读圣经和早期教父的著作、解读权威文本、调和异教观点。12世纪,大学教师们把这种方法用于教学之中。

因为它可以提供一种更为思辨的文本分析,通过评判性分析和严格的逻辑推理来考证作者观点和寻找知识真理。这种新的学习系统被称为“经院主义”。中世纪大学医学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在很长时间内更偏重理论研究而忽视实践教学。

中世纪一整套学位制度直到今天依然保存了它的外在形式。医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就可以申请任教资格或行医执照,凭此更顺利地走向未来职业生涯。

要取得任教资格,学生不仅要得到老师的同意,还要获得教会许可,这就是学位最初的形式。此时的教学许可证就是学位,只有获得主教或其代理人颁发的证书才能从事教学。

一般来说,一个成功医学生需要经历一条学士、执照、硕士或博士的学位攻读之路,最初,硕士和博士两个术语可以互换。逐渐,这三个阶段才划分出类似于今日的不同等级的学位与考试制度。

中世纪大学是由一群为学术而学术的大学教师和学生组成。当时,欧洲大学医学院的分布很不均衡,学生们为了寻找合适的导师不惜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师生为了共同的目标,探究学问走到了一起。当时也没有什么正规的中等教育,大学里的学生有13、14岁儿童,也有30岁以上成人。

“学徒”、“学者”和“学生”之间没有什么明显区别。绝大多数都只是满足于成为大学的一员。而医学生,特别是希望能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可以说是处在“学生金字塔”中的顶端。

欧洲中世纪大学与医生职业阶层的兴起

11~14世纪,欧洲医学受到意大利、法国等地兴起的大学医学的极大影响。大学医学院代表了一种更为规范的医学教育,在大学里受训的行医人员是第一批获得“博士”称号的人。

他们建立专业协会和职业团体,发挥着行业监督和管理作用,促进了医生职业阶层的分化和职业控制的加强。一种新的医疗等级制度正在形成,改变了中世纪医疗服务市场的秩序,促进了医学最终发展成为一门专业。

在近代医学科学时代来临之前,医生几乎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现代意义的“医生”。他们执行许多不同的功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而不仅仅是医疗实践。由于中世纪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行医资格标准,任何人都可以声称自己是医生,这就允许了各色各类从业者的存在。

病人及家属也从来不是被动地接受行医人员的摆布,他们具有很大的选择权。许多人会先在家中自我诊断和治疗,如果病情没有改善,才会在各种医疗方式中进行咨询和选择。本文按从业者是否接受过大学医学培训,将他们主要划分为两种类型:普通从业者和大学医生。

判断医学是否形成为一门专业的方法之一是检视医疗活动内部是否出现分裂。在中世纪,饱读诗书的大学医生和凭经验行医的民间医生一直存在着分歧。对于许多在大学里受过训练的医生来说,大学培训被认为是最好和最有用的,而其他从业者接受的教育程度更低,也更有风险。

大学医生从王室和教皇那儿更容易获得特权,以提高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为了维护这样的特权,大学医生开始设定行业标准,限制其他医疗群体的执业活动,导致了职业群体内部的竞争和分裂。

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期,欧洲社会缺乏严格的许可程序,缺乏有效的公共监管,各类行医人员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

任何人可以成为一名医生,只要能吸引客户。外科医生也执行内科治疗,药剂师也会独立开处方,农村更是如此。

穷人通常会去修道院寻求帮助。医院越来越多,尽管它们只不过是穷人、旅行者或其他此类群体的避难所。这种情况在中世纪后期开始改变,受过训练的从业人员开始形成各种组织,试图控制城市中心的医疗实践。一些医疗团体因而获得了授权或管理其他从业者的法律权利,医学终于迈出了专业化的步伐。

中国现代大学医学教育改革的政策建议

研究欧洲中世纪大学医学教育专业化的历史演变过程为中国现代大学医学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启示:即大学需要根据自身条件,适应社会需求、知识转型和专业发展的变化,科学研究专业知识、专业学院和专业实践三者之间的互动规律,指引医学教育改革方向。基于本研究成果,结合当前实际,笔者提出下列政策建议。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改革招生考试和执业医师准入制度,贯彻精英教育理念结合当前经济发展趋势,逐步实现医学教育精英化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长远之计。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一本招生,在提高医学教育生源质量上做出了努力。

还要在解决医疗人力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的同时,尽量减少规模扩张对医学教育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第一,建立医疗行业人才的长效供需机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规模、优化专业结构、制定招生计划,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和缓解卫生人力资源的不足。

尤其是对于儿科学、精神医学、公共卫生、临床诊断检验、麻醉学等紧缺人才应统筹安排、科学配置,使医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第二,改革医学生招生考试制度,加强医学生选拔和筛选。法国和德国通过阶段考试筛选学生,英国和美国则是通过“入学关”保证生源质量。

这样确实可以减少不适合学医或盲目选择学医的学生,提高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人才流失。我国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选择,如提高本科录取标准,建立医学教育阶段考试制度,对考核未通过的学生采取专业分流,分类培养等办法。

改革执业医师准入制度,根据考试情况设置不同级别的执业资格证书,如执业医师证书,执业助理医师证书,以增加基层卫生人员的数量。另外,可以尝试提高申请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临床实践要求,保障执业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

改革医学学位制度,分层分类培养医学人才现代医学的专科化发展和医学教育的专业化早已将医学学位制度与毕业后医学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改革我国医学学位制度,使之与医生在职培训有机衔接已经是势在必行。第一,设置更加灵活多样的医学学位培养项目。

如建立专业学位和学术型学位之间的转换项目,在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建立一体化博士培养项目,适当缩短培养周期,减少培养成本;第二,将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培养与学位项目挂钩,给予全科医生在考硕、考博上的优惠条件。

通过学位项目建立起全科医生培养的激励机制,提高全科医生受教育程度;同时,将专科医生的培养与专业型硕士、博士学位项目相融合,使专科医生培养规范化、制度化;第三,探索跨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培养项目,尝试医工、医理、医文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不仅可以在医学学科内部之间进行尝试,如基础与临床、临床与预防;也可以在医学与非医学科之间开展,如医学与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之间的跨界交叉。

总之,通过建构多途径、多层次、多类型的学位培养体系,制定不同人才的分类标准和考核机制。对医学人才分层分类培养,能够满足医疗行业日趋复杂的人才培养需求,使医学生拥有更加灵活多样的职业选择之路。

结语

根据本项研究,医学在中世纪末显然已经成为一门专业。大学是专业形成的关键环节。专业教育包括了这样一些核心要素:专业知识、专业学院和专业实践。这些要素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并具有区别于普通职业教育的一些特点。这些观点体现出一种结构学派的视角。

传统理论认为专业化过程遵循着某种次序,如培训体系、职业准入、职业团体、规章制度、道德准则等等。本研究也证明了专业化过程中的确存在有规律的次序。不同的是,本文只是鉴别了专业教育核心要素的次序。这样就留下广泛的变化余地,避免削足适履、生搬硬套的现象。

转载请注明:
http://www.xinhongjz.com/jsbys/14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